图片来源:微摄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7月23日,来自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布的信息,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近日就北京金融改革发展的热点话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金融科技具有开放性和延展性特征,很容易风险外溢。而监管行为滞后以及非法金融活动增多,都会增加金融科技创新治理的难度。创新治理的核心就是要保护合规的创新,识别打着创新旗号从事不法金融活动的“伪创新”。
霍学文介绍称,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各行业经营业绩下滑的情况下,金融业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并且呈现逆势增长。北京金融业数据也十分亮眼,今年第一季度,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82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12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5%,金融业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近年来,北京通过建立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搭建了金融与科技资源融合的平台;实施金融科技“八一工程”,即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体系、一个示范区、一个产业联盟、一个研究院、一个“监管沙箱”机制、一个国际金融论坛和培育一批顶尖金融科技企业和领军人才,系统地促进了金融科技创新落地,助力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霍学文强调,要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在金融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要加快金融科技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底层技术系统。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金融信息整合和金融数据共享。
科技在给金融业带来变革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伪创新”和打着创新旗号的非法活动,如何做好金融创新治理?霍学文表示,由于金融科技具有开放性和延展性特征,很容易风险外溢。而监管行为滞后以及非法金融活动增多,都会增加金融科技创新治理的难度。创新治理的核心就是要保护合规的创新,识别打着创新旗号从事不法金融活动的“伪创新”。
北京市在金融监管科技方面始终坚持早监测、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早处置的原则,极早谋划探索形成了“1+3+N”的监管体系,建立了“五位一体”的金融风险与应急工作框架,实现挂图作战;建立了以自律监管为依托,以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措施为核心,以行业大数据平台、托管平台、行业并购基金、行业风险处置机制为一体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北京还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设立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区的理事会,聘请国内外专家参与金融科技的研发与治理,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设立监管沙盒。
据霍学文透露,另外,北京市正在进一步加大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的力度。例如,持续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建设系列活动,简称“蜜蜂计划”,就是要联合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街道社区、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力量,构建多维度、多场景的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