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双重驱动下,农商行正以差异化战略重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北京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江阴银行、天津农商银行四家机构通过科技赋能、场景创新、生态构建等实践,展现出农商行在区域经济中的关键作用。这些行动揭示了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与政策执行中的独特价值。
科技金融赋能:北京农商银行的 "智慧农业 + 专精特新" 双轮驱动
北京农商银行以 "科技 + 乡村振兴" 为核心,构建起 "金融 + 农业 + 科技" 的生态闭环。其核心突破在于:
种业全产业链支持:截至 2024 年末,种业贷款余额超 20 亿元,累计为农业中关村头部企业投放贷款 44 亿元,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例如,为中泰智云发放 1000 万元专精特新信用贷,支持其 "数字化粮食供应链服务平台" 建设,实现仓储、加工、销售全流程数字化。
场景化金融创新:推出 "银农直联"" 数字京村 "等数字化工具,优化农村" 三资 "管理。2024 年,通过" 数字京村 " 平台累计完成线上支付交易超 100 万笔,交易金额达 50 亿元,显著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政策响应速度:在 "专精特新" 企业服务中,创新推出 "评分卡" 授信模型,将企业研发投入、专利质量等指标纳入评估体系,实现纯信用贷款占比提升至 35%。某芯片检测装备企业通过该模型获得 300 万元融资,推动核心技术产业化。
这种 "科技 + 政策 + 场景" 的融合模式,与《农业农村部关于金融支持种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形成政策共振,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解决方案。
生态构建突破:上海农商银行的 "品牌金 + 长期银企合作" 战略
上海农商银行以贵金属业务与银企协同为抓手,构建起 "财富管理 + 产业服务" 的生态体系:
品牌金战略:推出六大系列品牌金产品,涵盖投资金条、婚嫁金条等场景,2024 年贵金属业务规模突破 100 亿元。通过 "心享盈" 代客品牌,实现积存金业务活期份额转存等功能优化,客户交易体验提升 40%。
银企共生模式:与华怡集团 30 年合作历程中,累计提供近 20 亿元综合授信,创新 "未来收益权评估 + 核心技术资质" 授信模型。例如,在华怡集团转型 IDC 领域时,提供 13 亿元弹性还款授信,支持其营业收入从 5000 万元跃升至 3 亿元。
养老金融布局:建成 55 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打造 "心家园" 公益服务站,2024 年养老金融业务规模增长 25%。通过 "养老财富管理 + 适老化服务" 双轮驱动,满足银发群体多元化需求。
这种 "长期信任 + 生态共建" 的模式,与《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 "十四五" 规划》形成战略协同,为民营企业转型与养老金融发展提供了标杆案例。
全龄服务创新:江阴银行的特色网点生态
江阴银行以 "一老一小一家庭" 为核心,构建全龄段金融服务矩阵:
儿童友好主题网点:打造 "金融 + 教育" 实践基地,2024 年一季度服务儿童 523 人次,新增儿童家庭客户 80 余户。与幼儿园共建财商教育场景,将金融知识融入传统文化课程。
银龄关爱服务:设立 "银龄关爱" 毛线编织活动,2024 年老年客户 AUM(管理资产)提升 3466 万元。推出 "面对面" 视频银行,老年客户线上服务使用率提升至 45%。
家庭幸福场景:针对新婚家庭推出 "幸福 + 蓄能计划",2024 年新增家庭客户 AUM 超 5000 万元。通过 "春日花艺沙龙" 等活动,实现金融知识科普与生活服务融合。
这种 "场景细分 + 生态联动" 的模式,与《中国银行业协会适老化服务指引》形成政策闭环,2024 年社区金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5%,成为零售业务的新增长极。
支付便利化重构:天津农商银行的 "零钱包 + 跨境服务" 体系
天津农商银行以支付服务优化为切入点,构建全域便利化金融生态:
现金服务升级:推出 "零整随心换"" 零残随心换 "服务,2024 年累计兑换零钱包 18 万个,金额 2.1 亿元;回收残损币 1.9 亿元,有效解决" 找零难 " 痛点。
农村金融普惠:依托 2000 余个金融服务站点,2023 年累计走访 5800 家农村经营主体,通过移动 POS 上门服务覆盖 80% 的行政村。创新 "零钱包 + 乡村振兴" 模式,为农产品交易提供资金支持。
跨境服务突破:建立境外来华人员分类分级账户体系,2024 年为外籍人士办理账户业务超 1000 笔。推出中英文双语《在华支付指南》,触达人群超 50 万人次。
这种 "现金兜底 + 数字赋能" 的模式,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的意见》形成政策共振,2024 年支付便利化相关业务投诉量下降 30%,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
趋势洞察: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层逻辑
四家银行的实践揭示出当前农商行的三大转型方向:
科技赋能的深度化:从北京农商银行的 "数字京村" 到天津农商银行的 "零钱包",科技正重塑金融服务的底层逻辑,实现从 "人找服务" 到 "服务找人" 的跃迁。
场景化服务的生态化:上海农商银行的银企共生、江阴银行的全龄网点,均体现出农商行从单一产品服务向 "平台 + 场景 + 资源" 的生态化转型。
政策响应的敏捷性:四家银行的创新举措均与国家战略形成高度协同,如种业振兴、养老金融、支付便利化等,展现出农商行在政策传导中的关键作用。
这些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24)》的判断一致:农商行正从 "规模扩张" 转向 "价值创造",通过差异化战略在区域经济中构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未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农商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