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陆家嘴论坛释放明确政策信号,未来将大力发展科创债,同日,博时基金快速响应,上报科创债ETF,为首批申报的基金公司之一。博时基金以创新、进取的姿态,快速响应政策导向,为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攻。
固收大厂又一力作,创新步伐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继科创债ETF上报后,仅过两周左右,产品快速获批。这一创新产品,不但体现了政策对科技金融的定向引导,更通过指数化投资工具的创新填补了“科技金融”主题债券ETF的空白,也标志着债券ETF正式切入“硬科技赛道”。
博时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截至2025年6月15日,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共有646只成份券,为中高等级信用债,涉及145家发行主体,以央国企为主,市值合计9031亿元。行业分布聚焦芯片、新能源等科技领域融资,将债券投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度绑定。[1]
博时基金认为,当前科创公司债成交活跃度和流动性显著提升。未来政策推动下,科创债持续发行,指数空间有望继续扩容。随着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成份券流动性会进一步提升,指数中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此前博时基金已打造了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和可转债ETF(511380)2只百亿级别的债券ETF产品[2],其中可转债ETF规模截至6月23日已达340亿元,在ETF投资运作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加上旗下国开ETF(159650)、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以及最新发布的科创债ETF,目前共计拥有5只债券ETF产品,在债券ETF领域已形成完善布局。
整体来看,博时从国债、可转债、政金债、信用债等多维度构建了债券指数产品体系,产品数量达11只,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景式的债券指数投资工具。
根据基金2024年年报,除今年1月成立的信用债ETF博时以及今日获批的科创债ETF外,博时债券指数家族其余9只产品去年盈利合计超45亿元,这一成绩体现了公司始终秉持着专业的投资管理和优质的产品服务,力争为国民创造财富。
赋能新质生产力破浪前行,贡献科技金融力量
科创板块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自2019年7月鸣锣开市以来,逐渐吸引了一批规模较大、研发实力领先、盈利能力突出的优秀公司,行业分布上持续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为核心的中国“硬科技”聚集,品牌效应越发显著。
然而,无论是新兴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都需要金融力量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博时基金自2021年起便持续在科创领域进行布局产品线,并不断完善体系。2023年,公司在宽基赛道落子科创100指数ETF;2024年更是敏锐捕捉到AI的爆发行情,迅速发布科创AIETF及联接基金、科创芯片ETF博时及其联接基金等多只细分领域产品;2025年,博时基金再度发力,成功获批科创债ETF。该产品旨在助力改善硬科技企业融资生态,同时为投资者开辟了便捷参与科创债市场的高效投资通道。
目前,博时基金在科创板领域已布局多只指数产品,让投资者既能在宽基上共享科创企业的发展成果,又能在细分赛道上捕捉投资机遇。
除了科创板的系列布局,博时拥有超60只科技主题主动权益与被动指数基金和超500亿元的总规模,是掘进“硬科技”价值深矿的核心力量,为中国科技崛起注入强劲资本动能,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让金融投资与企业成长同频。[3]
践行国任,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当前,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始终在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征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战略部署,既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更是为博时基金等金融机构指明实践航向。
作为“老五家”基金公司之一,博时基金始终秉持“金融报国、投资为民”的初心,紧紧围绕 着“金融五篇大文章” 布局谋篇,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财富管理需求作为核心使命,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科创债ETF发行,既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新里程,亦为投资者开辟了配置硬科技债市的新通道,更是博时基金躬身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关键落子。
在未来的日子里,博时基金将继续以金融创新为翼,以高质量发展为纲,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1]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注:指数编制规则摘自相关指数编制公司,后续可能发生变化,具体请以指数编制公司为准。
[2]根据交易所数据,截至6月23日,可转债ETF(511380)规模为340.4亿元,信用债ETF博时(159396)基金规模为113.9亿元
[3]数据来源博时基金,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