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户贷款信用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
王仁智 段纲
农户贷款在农村经济建设及乡镇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农商银行(农信社)不仅为农户提供了融资渠道,而且农户凭借农商银行(农信社)的信贷资金满足了发展需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受诸多方面原因影响,农户贷款也同时面临着客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等多方面的信用风险。只有处理好农户贷款发展与信用风险的矛盾,才能使农户贷款得到健康发展。
一、农户贷款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户贷款需求量越来越大,信用风险的形成也随着客户的增长和需求量的增加也越来越复杂。从客观、主观等方面来看,信用风险主要由农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户体验感、客户经理风险防控意识薄弱等方面的原因形成。
(一)农户还款能力不足
农户还款能力受自身内、外部因素影响,没有足够的资金归还贷款,导致信用风险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经济情况严重恶化导致不能按期偿还贷款;二是因贷款客户死亡,贷款对象消失不能按期偿还贷款;三是农户因自然灾害没有收入来源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四是农户因病所有资金全部用于治病导致不能按期偿还贷款;五是多方负债严重影响客户的还款能力,特别是农村客户借高利贷后,又到农商银行(农信社)贷款等多方贷款,农户无能力还款导致农商银行(农信社)未能按期收回贷款;六是未来收入不确定性,使农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七是因客观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没有收入来源,农户未能按期偿还贷款。
(二)农户还款意愿的相对薄弱
农户受自身原因,对农户贷款认识比较缺乏。现阶段农商银行(农信社)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满足了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帮助了农民解决融资难题,缓解了农民贷款手续复杂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了支农支小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贷款过程中,部分农户信息闭塞,对市场变化不能准确掌握,再加上自身对贷款及还款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农户的还款意识相对薄弱。贵州修文县谷堡镇索桥村刘某某于前几年向修文农商银行谷堡支行借种植猕猴桃款数万元,贷款早已逾期。经调查了解,该客户文化水平低,没有猕猴桃维护技术,导致种植出来的猕猴桃产量低、果个果质差,销售不好。加之该客户还款意愿差,造成至今贷款逾期近一年未还。
(三)农户隐瞒信息引起信息不对称
农信社在为农户放款之前,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农户的收入水平、经营能力等信息。部分农户为了成功获得农信社贷款,就会出现故意隐藏对自身不利信息的行为,从而导致农信社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必然会引起贷款的信用风险。修文县天生桥村农户胡某龙,于2019年1月30日向谷堡支行申请借款4万元用于装修房屋。由于该客户在客户经理调查过程中,故意隐瞒了相关信息,导致贷款到期后未能收回,形成不良。
(四)农户信用体系不完善
农户家庭收入最大的特点是个人及家庭收入情况没有具体的明细,佐证相当困难,其在向农商银行(农信社)申请贷款时,提供的收入证明大部分属于未验证内容,农商银行(农信社)难以彻底把握贷款人的真实经济收入情况,农户的诚信情况难以完全掌握。再加上当前个人信用体系管理还不完善,在征得农户授权后,仅靠征信报告证明其信用状况有很大的局限性,未与银行发生过信贷业务的农户,如他在民间借贷很不讲信用而在人行征信报告中是无法看出其诚信如何的。使得农商银行(农信社)难以真正、公平、客观、理性的态度对个体信用情况进行评估,这就会对农户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带来影响。
(五)农商银行(农信社)科技创新不足,农户贷款体验感差
广大的农村地区受区域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农户贷款还是要等农商银行(农信社)客户经理上门或自己到农商银行(农信社)进行建档评级完成后,农户自己又走到农商银行(农信社)的营业网点才能办理贷款,有些农户跑了几个来回把建档评级资料完善后才能贷款。农商银行(农信社)科技创新不足,使农户对贷款的体验感觉越来越麻烦,甚至有些农户感觉不如向自己周边的亲朋好友借来周转方便。体验感差使农村客户也有“让农商银行(农信社)客户经理多跑几次体验我们贷款时的困难”的强烈对等愿望,极易形成信用风险。
(六)客户经理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巨大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信贷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部分农村交通不便,农户贷款点多面广,遍及农村各个角落,且每笔贷款金额比较小,一个客户经理管理上千户农户贷款,客户经理管理农户贷款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部分信贷人员没有时间认真学习并领会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信贷业务的影响,未制定相关新的风险措施,常用以前老办法、凭经验等土办法管理,未真正意识到新形势下信贷业务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二、信用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加大农户贷款贷前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贷前调查是贷款发放后能否如数按期收回的关键。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中,一是要深入详细地记录农户的个人信誉、还款记录、经营能力等信息并且当发生变动时及时更新农户的信用信息,使农户信息能够准确地反映该农户的信誉状况。二是要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尽量减少客户经理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信用评级更客观。在农户信用评级的过程中,综合征信系统等各方面收集的信息,在借款人提供的收入信息真实的情况下,还要重点关注借款人的负债情况,不仅要看农户在本行是否有其他负债,通过征信报告查阅农户在其他金融是否有负债,掌握其完整的负债情况,才能准确推算其收入还贷比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三是要在周边多向几位群众了解其口碑,如多数群众评价其不守信用或很不守信用,对这样的客户就要慎重考虑了。四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根据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使用情况、农产品市场行情及时对贷款农户的信用等级、授信额度指标等进行信息录入和调整。
(二)加强农户还款意识的诚信教育
受农民传统文化以及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影响,现阶段部分农民诚信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尤其重要。一是需要加强在农村地区普及金融知识的力度,使广大农民了解农户贷款的政策。二是需要提高农户按时还款意识,向他们详细讲解及时还款对他们未来继续贷款及申请其他金融服务时带来的好处,以及不及时还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利用农村部分客户被起诉至法院列入“黑名单”后处处受制的典型案例,在当地大力宣传。
(三)积极探索农户贷款还款机制创新
按时还款关系着农户贷款管理的效率、深度和广度。农商银行(农信社)应加大对还款机制的创新,鼓励农户积极按时还款,促进农户贷款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农户根据自己的收入和能力,实行现金分期还款方案。根据农户贷款数额、生产经营状况,制定与其现金收入吻合的分期还款方式,确保农户能正常、按时的还款。二是使用奖励和惩罚手段鼓励农户按时还款。对按时还款的农户,给予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提高信贷额度,对不按时还款的农户给予提高贷款利率、减少信贷额度或者停止发放额度,收取惩罚性费用等方式促使农户及时还款。三是积极探索农户贷款保险制度。由政府、保险公司、农商银行(农信社)等相关机构共同出资建立农户贷款保险基金,农户在贷款时自愿购买保险,涉及到人身意外、自然灾害损失、治病医疗等险种,使农户在上述客观原因无力还款困难时从保险基金中进行赔付,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四)加大科技创新,提高农户贷款体验感
新形势下,农商银行(农信社)面临的信贷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信贷线上化、网络化正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农信社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切实提高农户贷款的体验感。一是优化贷款流程,突破贷款办理时效,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技术,通过适度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提升贷款办理的时效,增强农户的体验感。二是针对农户贷款的特点,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创新打造线上标准化和快捷化,线下个性化和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条件适度宽松、成本适度优惠的期限灵活的金融服务。三是根据农户生产周期,客户经理通过手机终端主动上门营销信贷服务,彻底放弃传统的在办公室等、要、靠思想,让农户真正体验到方便、灵活、快捷的金融服务。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客户经理业务水平
培训是提高客户经理综合业务能力的途径之一。随着农商银行(农信社)信贷业务多元化发展,客户经理受从业年限、知识水平、信贷技术等因素制约,越来越难以适应业务的发展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拓宽客户经理的知识信息面与业务拓展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客户经理将本职工作做好、做实、做优愿望。通过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责任感,加大客户经理深入一线,提升服务水平责任心。不断下沉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坐下来,安心、耐心、细心、热心开展宣传、营销、授信等各项工作,不要象“包火”样,鬼惊鬼慌的打一躺就疾步上车,怕农户脏到你似的,一溜烟就跑了,这样会不了解很多东西、会失去很多东西的,是一定做不好工作的。因此,客户经理一定要安心沉下来,努力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切实提高农户贷款还款意识和还款意愿,对防范信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