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报季结束了,在2020年,逾七成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铁公鸡”越来越少。总体看,这是一个好现象。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着力点之一就是要落实到上市公司分红上。过去A股上市企业分红少,投资者只好通过股票买卖博价差赚钱,从而加大股价波动。如果上市公司承诺长期合理分红,就能有力吸引风险偏好低的长线资金入市。
吸引中长期资金有利于股市稳健发展。上市公司持续合理分红是保障股市稳健发展的基础性因子之一,这也是国际市场和港股市场发展的重要经验。近年,监管层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积极分红,并将它作为再融资的一个考核指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过,今年出现了少数公司“清仓式”“土豪式”巨额分红,就需要投资者警惕其中的“隐患”。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分析什么样的公司才会巨额分红。第一种情况:企业现金流良好、利润水平高,不过,将盈利投入现有经营中很难获得可观回报,这意味着其所处行业潜在产能充足、没有成长性。或者公司资金利用水平太低,无新增投资项目,未来资本开支逐年降低,现金多到没处用。这种情况,从公司发展的角度看,“高分红”未必是好事情,反而可能是其成长乏力的“信号”。
第二种情况:巨额分红,释放积极信号,有利于维持市场信心,为即将到来的再融资等打基础。这属于用足政策,虽无可厚非,但其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第三种情况就更需要警惕了:从股权结构来看,巨额分红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也相对较高,实际上分红大头都给了“娘家人”。
客观讲,巨额分红对散户真正具有意义,是分红后股价能够快速填权填息,这样长期持有就像债券一样每年稳定拿到利息。但是对于短期持有者而言,分红的股票是要除息的,也就是从股票市值里面减去分红数额。对于短期持有者而言,在分红后马上除息,分到的其实是自己的钱,况且获得现金分红还要交税。而巨额分红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还存在充当了大股东“提款机”的风险。
由此可见,分红也并不是越“豪”越好。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更需要擦亮眼睛,综合考量分红的比例和可持续性才是投资者衡量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是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应有之义。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