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盲盒基金”还是不见为好
金融观察 2021年12月28日 10:20:54  阅读量:30808

  A股市场今年以来延续结构化行情,新能源、顺周期等板块涨幅显著,相应布局此类板块的公募基金产品也赚得盆满钵满。相反,科技、医药等板块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普遍回调。也正是在这样分化的行情下,出于各方面压力,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偏离以往的布局方向,大举买入热点板块,导致“盲盒基金”频频出现。

  所谓“盲盒基金”,就是指公募基金产品持仓和说明书不一致,产品名称和所持股票偏离较大的基金产品,即基金风格发生明显“漂移”。通俗地讲,就类似于投资者购买的是一只医药主题基金,运行一段时间却发现其持股多是科技股。这种基金也被网友称为“挂羊头卖狗肉”。

  近年来,市场上“盲盒基金”频现。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多数基金公司采取的考核机制和业绩排名挂钩,当基金经理一直布局的板块出现大幅下跌时,基金经理往往会去增配一些短期内表现较为优秀的板块,以提升自己的业绩去获得更好的排名。另一方面,部分基金经理为了提升基金规模赚取更多的管理费,会选择主动去迎合投资者的偏好,追逐市场热点板块,从而出现阶段性的投资风格转换。

  也许有人会说,基金经理主动调整布局以争取更高的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不是好事吗?的确,假如赚到钱了什么都好说,既提升基金经理业绩,扩大管理规模,又可以帮助投资者赚取短期内的更高回报。

  但假如基金切换到不好的赛道上亏钱了,必然会加大投资者损失,增大市场波动。同时,这种涉嫌违背基金合同,偏离产品说明而导致的损失,是否又进一步侵害了投资者权益?从长期来看,这种“盲盒基金”的存在也不利于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选择,不利于投资者建立理性的投资观,甚至还会导致投资者降低对公募基金行业的信任。

  要解决“盲盒基金”频现的问题,还需市场上多方的共同努力。一是公募基金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淡化挂钩业绩排名,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设立不同的、适宜的考核标准,以减缓基金经理的业绩压力;二是监管层要推进相关规章制度的供给,加大追责力度。明确对于基金管理人在履职的过程中,因违反基金合同约定,给基金财产或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三是监管层要强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长期业绩导向。推动基金公司加强投研队伍建设,摒弃短期博弈的诱惑,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时刻谨记只有持续创造回报才能赢得投资者的长久信任。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