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讯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10日在一场演讲中警示全球通胀风险。他表示,不管我们现在认为通货膨胀是否是暂时的,或者通货膨胀目标是否可以更高,但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已经进入了高通胀时代。
在第十五届亚洲金融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 肖远企
(2022年1月10日)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亚洲金融论坛。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从政治、经济、金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影响将是长期、不可改变的。我们将进入另一个新常态。在疫情期间,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些超常的政策措施,以应对和平滑不利冲击。可以预计,只要疫情仍然肆虐,理性告诉我们,这些超常规政策措施是不太可能作大幅调整和快速转向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充满信心,疫情终将结束,我们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结束。后疫情时代即将到来,现在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恢复转入常态,并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平滑周期性以及转向所可能出现的波动。
下面,我重点谈谈经济金融领域的几个问题。
第一,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退出。疫情期间,全球特别是主要经济体都推出极为刺激的财政支出和超级宽松的货币供应,这对对冲疫情冲击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后疫情时代,这些政策如何退出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退出时机、顺序、方式和步骤的把握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全球主要经济体如何加强合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开展合作,减少退出的震荡,增强协调性、一致性,大家现在就应坐在一起好好讨论,找到解决方法和路线图。
第二,如何把通货膨胀拉回到温和水平。不管我们现在认为通货膨胀是否是暂时的,或者通货膨胀目标是否可以更高,但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已经进入了高通胀时代。回顾历史,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我们也都走过来了。例如上世纪80年代主要国家曾经历过高通胀,最后成功控制。过高的通货膨胀对全球市场、社会生活带来不稳定冲击,如果老百姓收入上涨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我们现在必须来思考如何把通货膨胀水平重新拉回到我们可以承受的目标值内。
第三,如何塑造和改善全球供应链,以增进人类福祉。疫情对过去近百年全球化所构筑的、相对稳定的产业供应链体系带来了较大冲击。目前,重构供应链的声音不绝于耳。对此我们必须认真、严肃地思考。全球供应链体系是建立在国际贸易分工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从成本效益角度核算,更加有利于各经济单位和市场主体。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体系如何重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我认为,成本最小化、可得最便利化是我们的目标。恢复后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必须能有效提升人类福利,密切各国和地区的联系与人员往来,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加相互依赖、相互包容、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四,应对气候变化已迫在眉睫。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有许多不确定性,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在过去几十年,各种极端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大为增加,天气变化的既有规律已被打破。金融应对气候变化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例如,如何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增加绿成色。如何通过权重计算、评级安排、碳排放权交易等来实现清洁能源的推广。在保险领域,如何从通过理赔弥补投保人损失,更多地介入到气候数据监测、灾害风险防范和早期预警等功能。
当前,内地与香港经济金融联系更加紧密。在金融领域,有很多方面仍然需要继续深化和加强。
一是财富管理。据市场预测,2021年内地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200多万亿元,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均资产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香港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实现资产全球配置。
二是再保险领域。再保险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如安全评级机构、专业律师、灾难建模专家、精算师、投资经理等。随着内地经济与国际联系更加紧密,再保险需求不断扩大。香港是亚太传统的再保险中心,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健康和养老保险。目前内地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7岁,60岁以上人群占人口比例19%,长寿时代人们对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需求陡增。香港人均预期寿命85岁,为全球最高,有发展健康和养老保险的经验和做法,这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四是金融科技。内地和香港金融科技发展速度都很快,对改善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还加速了金融科技的应用。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两地之间可以在信息共享和监管方面加强沟通协作。
五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既能防风险,也能创造价值,提升利益相关者回报。我们可以分享风险管理理念、工具、产品和技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六是专业资格培训。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大量高素质金融人才,既了解内地经济运行特征,又熟悉国际技术和理念。一些专业领域的管理和操作人才培训培养都很急迫,如公估师、精算师、理财师、审计师等。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