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汗青
在金融体系的庞大版图中,信贷业务犹如血脉,支撑着经济的循环与发展。然而,当下信贷腐败却如毒瘤般侵蚀着金融的根基,治理信贷腐败,已成为金融体系一场迫在眉睫的自我革命。
信贷腐败:触目惊心的现状
近年来,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2024 年的反腐成绩单令人警醒。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金融业至少有 90 人接受审查调查,68 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其中银行业干部在接受调查的金融业干部中占比高达 68%,而在银行业中,国有行涉案情况较为突出。对违法违纪金融业干部情况进行词频分析,违规批贷、放贷等词汇高频出现,这其中信贷领域违规批贷、利益输送案件占比达 83% ,信贷腐败已成为金融腐败的重灾区。
某国有大行分行长通过 19 家壳公司套取 46 亿元贷款,某城商行信贷部主任收受 3%“融资顾问费” 却导致 14 亿元坏账,这些案例绝非个例,而是信贷腐败现象的冰山一角。在 2020 - 2024 年的 368 起信贷腐败案件中,权力结构失衡、制度套利空间、技术性隐匿等问题十分突出。76% 的涉案银行存在 “一把手” 直接干预信贷审批现象,某股份制银行省级分行甚至出现 “信贷否决权” 明码标价,单笔贷款否决权交易价达贷款金额的 0.5% ;24% 的违规贷款借 “绿色信贷”“普惠金融” 等政策通道,披着合规外衣,如某农商行虚构 300 户涉农经营主体,套取 22 亿元低息专项贷款用于房地产投资;38% 的案件涉及结构化产品设计,某信托公司联合银行开发 “应收账款质押循环贷”,通过多层 SPV 转移不良资产,造成 68 亿元监管盲区。
信贷腐败的危害
信贷腐败的危害是全方位的。从银行自身角度来看,大量违规贷款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率飙升,资产损失惨重。据统计,违规贷款不良率是正常贷款的 4.7 倍,严重威胁银行的稳健经营。从金融市场层面而言,它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合规企业因拒绝支付 “融资成本” 被挤出信贷市场,而劣质企业却通过行贿获取融资,形成 “劣币驱逐良币” 效应,导致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大幅下降。某省银保监局调研显示,当地中小企业贷款平均隐性成本达基准利率的 42%,其中 23% 转化为信贷人员灰色收入。从宏观经济角度,信贷腐败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信贷腐败的成因
内部管理缺陷:部分银行信贷领域制度设计漏洞百出,制度交叉和规定空白并存,导致制度执行困难。对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审查不深入,谈心谈话流于形式,员工行为管理松散,警示教育浮于表面,对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不到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疏漏,对客户信用评级和贷款质量把控不足,为腐败滋生提供了土壤。
监督责任缺失:对银行 “一把手” 和 “关键少数” 的权力制约不足,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有的银行党委班子集体决策机制沦为形式,个人或少数人就能决定 “三重一大” 事项,形成 “一言堂”。银行高管权力缺乏有效监督,长官意志常常代替制度执行,使得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行贿成本低廉:贷款涉及金额巨大,一些企业和个人为获取贷款,不惜向银行高管行贿。而在实际中,对行贿行为的惩处相对较弱,行贿收益高但成本低,使得行贿者肆无忌惮地腐蚀拉拢银行干部,成为信贷领域腐败增量不断发生的重要诱因。同期行贿受贿案件查处数量差距较大,行贿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腐败隐蔽性强:信贷领域涉及专业金融技术判断,腐败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一些内部腐败分子精通业务,熟悉信贷产品、政策和流程,他们打着 “金融创新” 的幌子,为企业提供 “量身定制” 的贷款服务,巧妙规避信贷制度约束,进行利益输送,使得监管难度大大增加。
治理信贷腐败:金融体系的自我革命
制度革新:加强银行内部权力制衡和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授信审批流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推行信贷审批 “双盲机制”,将客户经理与终审委员信息隔离;建立 “信贷否决权” 追溯系统,对行使否决权的决策进行 AI 行为分析;试点信贷审批委员会外部专家占比不低于 40%,打破内部人控制。逐步健全完善信贷制度体系、合规管理体系和违规问责体系,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强化监管:监管部门加大对银行机构信贷领域的检查力度,对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查处,形成强大威慑力。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 “企业 - 股东 - 银行人员” 关系网络,开发信贷资金流向追踪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闭环监控,建立动态风险定价模型,对偏离市场均值 30% 以上的贷款利率启动自动审计。
严惩行贿:加大对行贿企业和个人的惩处力度,将行贿受贿一起查。建立行贿企业 “黑名单” 与银行授信系统直连,涉案企业融资成本上浮 50%;推行行贿人员金融从业禁止令;试点行贿收益追缴机制,让行贿者付出沉重代价。
思想教育:高度重视银行从业者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其法治素养和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利益诱惑。通过信贷业务典型违纪问题通报等形式,以案释法、以案明纪,推动全员参与廉洁文化创建。
信贷腐败治理是金融体系的一场深刻自我革命,它涉及到金融体系的各个层面。只有通过这场自我革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笼子装上科技的锁链,才能净化金融生态,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在这场革命中,每一项举措的落实,每一次监督的强化,都是金融体系自我革新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