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当下,人民币正凭借着自身的韧性与一系列积极因素的支撑,稳步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前行,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
汇率稳定,积极因素汇聚
近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的动态备受瞩目。2 月 17 日,在岸人民币汇率收盘价报 7.2592 元,较前收盘价上涨 62 个基点,盘中最高涨至 7.2424 元;离岸人民币盘中最高报 7.2425 元,反弹达 183 个基点 。这一反弹态势背后,是诸多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
从市场预期角度来看,国内受 DeepSeek 等因素提振,股市表现良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改善,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外方面,美元明显走弱,截至 17 日 16 时 30 分,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超 1.00%,中外利差压力边际缓解。同时,稳汇率政策持续发力,开年以来,人民银行已两度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央票,1 月和 2 月各发行一次,单次规模均为 600 亿元,通过调节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增加交易成本,稳定汇率预期。此外,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至 1.75,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
尽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犹存,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意外情况发生,人民币汇率仍可能面临波动压力,但专家普遍认为,外部环境边际改善、稳经济政策成效显现以及央行稳汇率态度坚决,未来支撑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因素将不断累积。
数字人民币,创新赋能消费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为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拓展带来了新的活力。2025 年以来,北京、深圳、常州等地陆续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促消费活动。在深圳,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与福田区政府联合发放百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常州开启数字人民币红包公共交通出行专场活动,抢红包在公交、地铁等使用可限时满减,低至 1 分钱出行。
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是其精准促消费的关键。通过该技术,可精细化设计消费补贴使用条件,提高用户申领和发放的便利化程度。在民生领域,其全链路可追溯性和智能合约特性适用于政府补贴和社会福利发放,如扶贫资金、消费券等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可精准绑定受益人群身份信息,防止资金挪用。各地也在加速推广数字人民币,广州市争取在 2025 年 6 月份,在民生、体育等多领域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覆盖面;北京市提出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面;深圳则在构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应用生态和推进跨境应用场景建设上持续创新。未来,数字人民币有望在零售、公共服务、跨境电商等更多领域广泛应用,为人民币的使用增添新动力。
跨境结算,规模持续增长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上海作为 “头雁” 成绩斐然。截至 1 月末,上海市辖内 96 家银行 1 月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 29106 亿元,同比增长 27.05%,环比增长 9.28% 。2024 年,上海市辖内 103 家银行累计结算量约 30 万亿元,占全国业务总量的 47%。自 2009 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上海跨境人民币收支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从 0 到 10 万亿元用了 10 年,从 10 万亿元到 20 万亿元用了 4 年,2024 年更是实现历史性快速增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上海将继续发挥独特优势,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人民币在汇率稳定、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以及跨境结算规模增长等方面,正稳步前行。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彰显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未来,随着各项积极因素的持续作用,人民币有望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