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透社 | 王群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金融市场以其巨大的潜力和不断开放的姿态,吸引着众多外资银行的目光。然而,从近期的一系列动态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还有许多硬仗要打。
近期,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转让其个人业务,涵盖个人客户的账户、存款、贷款和相关财富管理产品,预计 2025 年第三季度完成。这并非个例,此前花旗中国逐步关闭个人银行业务,并将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中国,信用卡及贷款债权转让给富邦华一银行。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外资银行在中国个人业务领域面临的困境。中国的个人金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本土银行凭借广泛的网点布局、深厚的客户基础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在储蓄、贷款、理财等个人业务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在网点铺设和客户认知度上先天不足,想要在这片红海中分得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恒生银行近期的一系列情况也凸显出外资银行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恒生银行董事长利蕴莲将于今年 5 月卸任,而其 2024 年业绩报告显示,不良贷款率飙升至 6.12%,处于近 30 年以来的高位。这主要是受本地房地产商拖累,长期高息环境使得部分香港商业房地产客户面临现金流压力,要求延迟还款。除了不良贷款问题,恒生银行还因投资产品销售手法方面的失当行为,遭香港证监会谴责及罚款 6640 万港元,暴露出销售适当性缺失、收费不透明和内控机制失灵等问题。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监管的大背景下,外资银行需要更加适应中国的监管环境,加强自身的合规建设,否则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因薪酬延期支付对象未完全覆盖法规要求范围、向未取得相应资质的企业进行融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不审慎、同业存款业务超期限等问题,被罚款 140 万元。这表明外资银行在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规范上,与中国的监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银行的经营规范和风险管理要求日益严格,外资银行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系,以符合监管标准,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机遇。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外资银行在跨境业务、高端财富管理等领域仍有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例如,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外资银行凭借其国际网络和丰富经验,能够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更广泛和无缝衔接的服务支持。但要抓住这些机遇,外资银行必须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升自身竞争力。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既有广阔的前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想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它们需要在业务布局、风险管理、合规经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提升,以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打好这场在中国市场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