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人民币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日益增强的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着全球目光。其吸引力的提升,体现在多个维度,从汇率的稳健表现,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拓展,再到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在国际市场引发的热烈反响,人民币正全方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汇率波动中的稳健底色
近期,人民币汇率虽受美国货币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中美利差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诸多因素影响,波动有所加剧,但这背后却蕴含着稳定的根基。4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节前两个交易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振幅近 1000 基点。4月3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一度贬值至 7.3 和 7.34,离岸人民币日内振幅达到 1.01%。然而,仅仅一日之后,4月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现日内大涨超过 400 个基点,盘中升破 7.24,最高触及 7.2397。4月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持平,报7.2930。
这种看似剧烈的波动,实则是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自我调节的体现。从整体趋势来看,近一个月在岸人民币汇率从 3 月中旬的 7.2 左右一路震荡下行至 7.3 附近,离岸人民币走势相似。但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依旧稳定,其中 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在 98.8 - 99 间波动。这清晰地表明,人民币汇率在近期相对企稳,且在主要非美货币中表现较为稳健。
业内专家指出,短期内人民币走势会相对稳定,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在美元指数承压的背景下。若汇市波动水平持续处于高位,稳汇市措施可能出手,以防范单边预期过度聚集及人民币超调风险。事实上,“双向波动” 已成为人民币汇率的常态,特朗普政府所谓高关税对于人民币的冲击有限。预计接下来中美关税谈判将较快展开,后期实际执行关税有下调空间。美国自身物价和就业市场也无法承受 “对等关税” 的猛烈冲击,这都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供了支撑。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拓展激发新活力
数字人民币作为人民币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形态,正通过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为人民币的吸引力增添新的光彩。历经 10 年的发展,从理论研究到封闭测试,再到如今的开放试点,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初步构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货币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经覆盖 17 个省(市)的 26 个地区。截至 2024 年 7 月末,数字人民币 APP 累计开立个人钱包 1.8 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 7.3 万亿元。其生态体系已初步构建,在零售场景打下坚实基础后,正积极向对公和金融场景延伸,运营机构也扩充到 10 家。
在各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和钱包开立数量持续增长。江苏省苏州市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涵盖四大类 26 个场景,交易额达 77.57 亿元;深圳市地区运营机构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增加超 800 万个,累计流通业务金额较 2024 年年初增长近七成;广州市累计开立个人钱包超 1400 万个,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门店超 140 万个…… 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数字人民币市场基础在不断夯实,正被越来越多的商户所接受。
不仅如此,数字人民币的创新能力也在持续增强,个人和对公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智能合约、无电支付、无障碍适老化等创新能力取得突破。在支持金融 “五篇大文章” 方面,数字人民币更是大显身手。在科技金融领域,北京银行落地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浙江龙盛集团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创债券,数字人民币与金融机构现有金融产品相结合,助力科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在绿色金融方面,数字人民币已应用于公共出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多个绿色低碳场景,如 “青碳行” 碳普惠平台以数字人民币作为唯一结算方式,通过智能合约将公众绿色低碳出行产生的碳减排量兑换到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中。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未来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
绿色主权债券:国际市场的热烈追捧
中国财政部在伦敦成功发行的首笔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引发了强烈反响,彰显出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此次发行规模为 60 亿元人民币,债券在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托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债券发行利率颇具吸引力,3 年期利率为 1.88%、5 年期利率为 1.93%,均低于香港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利率水平。而国际投资者的认购热情更是高涨,总申购金额 415.8 亿元人民币,是发行金额的 6.9 倍。投资者类型丰富多样,地域分布广泛,亚太地区、非亚太地区投资者分别占比 83.5%、16.5%;主权及超主权、银行、保险及资管类投资者分别占比 30%、48%、20%;绿色和可持续类投资者占比 22%。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的超额认购和低利率发行,释放了三重信号:国际资本对中国主权信用的信心坚定、全球绿色金融共识正加速形成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深化。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也指出,首笔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认购倍数高达 6.9 倍,表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充满信心,同时绿色和可持续类投资者占比达到 22%,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绿色金融的浓厚兴趣,以及全球市场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
此次发行的债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发布后财政部发行的首笔绿色主权债券。根据框架规定,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中央财政预算中合格绿色支出,涵盖清洁交通、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等六类绿色项目,有助于实现气候变化减缓、自然资源保护等环境目标。这不仅推动了中国绿色低碳转型,也为中资主体在境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引导更多中资发行人采用接轨国际并符合国内绿色融资要求的标准发行绿色债券。
人民币在汇率稳定性、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以及国际债券市场等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其吸引力不断攀升。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人民币正凭借自身的优势与不断创新的举措,为全球经济参与者提供更多元化、更优质的选择,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其未来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