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财经》杂志: 中国银行新掌门敲定:刘连舸出任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
在中国银行(601988.SH)原董事长陈四清调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两个月后,其空缺出来的职位最终敲定。《财经》杂志记者获悉,中组部有关负责人上周宣布,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连舸出任中行党委书记,同时提名其为董事长。
按照惯例,待履行董事会决议、监管部门批复等相关程序后,刘连舸将正式出任该行董事长一职。
今年4月23日,中国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调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此后,该行董事长一职空缺至今。据《财经》杂志记者此前了解,端午节(6月7日)前夕,中国银行内部对副董事长、行长刘连舸拟任董事长事宜进行了民主测评投票。
行长升任董事长
(中国银行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刘连舸,图片来自中行官网)
公开信息显示,刘连舸出生于1961年5月,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其工作履历主要分为央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三部分。
据了解,现年58年的刘连舸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多年,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处级秘书、国际金融组织司亚洲开发银行处长、驻欧洲代表处(英国伦敦)首席代表、国际司副司长等职。其后调任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局长,后返回总行任反洗钱局(保卫局)局长等职。
2007年,刘连舸加盟中国进出口银行,2007年3月至2015年2月任副行长,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任副董事长、行长。其间,2007年9月至2015年2月兼任非洲进出口银行董事,2009年3月至2015年6月兼任中国-意大利曼达林基金监事会主席,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兼任(亚洲)区域信用担保与投资基金董事长。
2018年刘连舸调任中国银行,当年8月起任行长,10月起任副董事长。
在中国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转任工商银行董事长之后,有关其续任者的人选曾传出多个版本,既有“空降者”的说法,也有从内部提拔的版本,其中便包括由刘连舸接任的说法。
事实上,由刘连舸接任董事长,并不为业界所意外,此前亦有陈四清由中国银行行长升任董事长的先例。而刘连舸的长期国际化经验,亦与中国银行的全球化战略和国际化形象相契合。
“刘连舸具有多年商业银行工作经验,同时具有央行系统任职经历,特别是在央行任职期间,曾出任国际金融组织司亚洲开发银行处长、驻欧洲代表处(英国伦敦)首席代表、国际司副司长等职务,对于具备国际化优势的中国银行无不是助力。”一位接近中国银行的人士表示。
“智商、情商皆高,帅气干练。”接触过刘连舸的央行人士曾向《财经》记者表示。在另一位曾和刘连舸共事过的央行人士眼里,刘连舸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富有开拓精神,勇于创新,同时也很务实。
在一篇《同学记忆》的文章中,刘连舸的同学曾这样描述眼中的刘连舸:“因为他年纪小,在班上有时也不大吱声。学习一贯努力,到大四那年开始自学信息论,并兴奋得逢人便讲,还尝试着写一本介绍信息论的小册子。”
此举当时得到教工商信贷课的冯正钦老师的赏识,于是推荐刘连舸留校作为工商信贷管理课的后备教员。
新掌门的挑战
对于在中国银行任职仅一年的刘连舸而言,掌舵中国银行之后,首先迎来的挑战便是该行领导班子搭建和磨合的问题。谁将出任行长,将成为业界的关注点。
刘连舸升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后,其原来的行长职位将出现空缺。目前中国银行管理层为一正四副,外加总审计师、首席信息官、风险总监和董秘的格局。
中国银行官网显示,中国银行四位副行长分别是吴富林、林景臻、孙煜和郑国雨。除了林景臻2018年3月升为副行长,其他三位升为副行长多在半年之内。其中,林景臻、孙煜、郑国雨是老中行人,吴富林2018年加入中国银行之前,曾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在一些中国银行人士看来,四位副行长都具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其中大部分为老中行人,可以更好配合新掌门人拓展业务。
对比一年前出任中国银行行长面临的业务挑战,刘连舸出任中行董事长之际,中国银行的业绩已出现好转迹象。
彼时,刘连舸接任中行行长之初,中国银行2017年的营收增速,在四大行垫底且为负增长,而工、建、农三大行的营收增速则分别为7.5%、2.7%和6.1%。对此,中行给出的解释是,该行营收下降主要是因为2016年出售南洋商业银行确认一次性收益,使得2017年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了36.8%。
不过到了2018年,中国银行的主要业务指标都有所好转,比如,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038.06亿元,同比增长4.1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0.86亿元,同比增长4.45%;资产总额达21.27万亿元,同比增长9.25%。净息差1.90%,同比上升6个基点,在四大行里净息差增幅较大。
此外,中国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得到优化。截至2018年末,虽然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85亿元,但不良贷款率同比微降0.03个百分点至1.42%。
在银行科技转型之际,中国银行加大了科技投入。最新发布的2018年成绩显示,其IT产能同比增加16.6%,金融科技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球金融业排名第2位。
在科技投入方面,中国银行以手机银行作为全行战略转型的重要工程,推出了手机银行6.0,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聚焦于智能决策、智能营销、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客服等领域。
6月13日,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成为该行布局金融科技的又一举措。
除了在金融科技方面进行探索,国际化战略亦是中国银行的战略重点。在2018年中国银行年报发布会上,时任行长的刘连舸曾表示,全球化是中国银行永远的主题,将发挥跨境、跨业、跨界的综合经营和区域化的特色。
一位深入研究中国银行的资深研究员向《财经》记者表示,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依然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布局海外业务,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如何完善风险管控,应对全球经济疲软和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如何做好业务转型,加强金融科技建设等。
对于具有丰富国际业务经验的刘连舸来说,如何带领这家国有大行实施全球化战略,应对新形势下的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