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片”,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依靠喉片这一款产品2015年金嗓子在香港上市,市值一度超过60亿港元。如今,金嗓子市值相比高峰时跌去近8成,仅余14亿港元。
近日披露的中报业绩虽然大增,但金嗓子股价依然像一潭死水,国际市场的投资者对这家香港上市公司未来的增长似乎并不买账。
金嗓子是中国领先的润喉片制造商,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润喉片及其他药品及食品,主要产品包括金嗓子喉片(OTC)、金嗓子喉宝系列产品及其他产品。据绿专资本了解金嗓子喉片于1994年推出,主要用于缓解急性咽炎所致的喉痛喉干及声音嘶哑症状的润喉片。金嗓子喉宝系列产品共有7款,包括都乐含片、都乐含片(无蔗糖)及此系列其他五种无糖口味,分别为香橙、罗汉果、桑菊、西洋参及山楂。
根据金嗓子2015年赴香港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2年至2014年金嗓子收益分别为5.88亿元、5.49亿元和6.09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1.02亿元、0.70亿元和1.22亿元。
香港上市之后,金嗓子业绩表现并不乐观,2016、2017年连续两年出现净利润下滑,且下滑幅度逐步增大的情况,毛利和净利率也在连年下降。直到2018年公司业绩才有所好转,净利同比增长66%。而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金嗓子表示是由于金嗓子喉片的销售额增加所致。但财报显示,金嗓子近年来稳定业绩的主要手段靠提价。
金嗓子稳定业绩的制胜法宝就是提高产品售价、提升毛利率
最近多年金嗓子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金嗓子喉片单盒产品售价,从2014年的4.3元,升至2018年的6.0元,今年上半年再度提升至6.33元,产品提价幅度达47.21%。期间,喉片的单位成本也有一定提升,从2014年的1.1元,提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1.42元,成本上涨幅度为29.1%。
今年上半年,金嗓子营业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2.5%。对于总收入的增长原因金嗓子归因于喉片产品销量的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喉片的收入为3.18亿元,同比增长22.5%。
金嗓子表示喉片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上半年对全国渠道的重塑,公司两票制渠道优化显出成效。2017年开始全国铺开的医药行业“两票制”,对医药行业传统的销售体系造成了冲击,金嗓子也没能例外。该公司原有的三级经销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多元化折戟
对喉片这一单一产品的重度依赖,金嗓子显然也能认识到始终存在的风险。2014年-2018年,金嗓子喉片产品的年销量维持在1-1.2亿盒之间,这从某种程度上反应出喉片产品的市场需求瓶颈。金嗓子另一款食品喉宝,难堪重任。喉宝产品2005年就已开始上市销售,如今年销售额仍只是在5000万元左右。
金嗓子将目光投向了有更大市场的饮料行业,依托公司在润喉方面的长期积累,选择了草本饮料这一细分市场,于2016年推出了金嗓子植物饮料,以“清清嗓子,让世界听我的!”为广告语大规模推广,并赞助了蒙面唱将猜猜猜等热门综艺节目。大手笔的投入,并未收到预想的效果。
当年,金嗓子录得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33.4%,主要原因就在于植物饮料业务产生亏损。因为植物饮料的推出,公司“其他产品”收入在2016年大幅提升143.2%为4450万元,随后,持续下滑,到2018年仅有1210万元。在天猫超市金嗓子植物饮料的月销量不到500件。
“金嗓子的问题不仅是因为产品单一,还与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绿专资本香港上市负责人认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固步自封必将危机四伏,企业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持续生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