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两盈四亏 健康险公司的成长考题
陆家嘴观察 2019年11月8日 09:30:16  阅读量:53304

       图片来源:微摄

  健康险已然成为驱动保险业发展的“黑马”。一组数据预测,到2020年,健康险保费规模将破万亿元。万亿蓝海盛宴拉开帷幕,国内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现状如何?从最新披露的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来看,除了和谐健康险未披露相关数据外,前三季度,其余6家健康险公司呈现“两盈四亏”的局面。对此,业内专家分析称,健康险公司普遍较“年轻”,未来潜力较大。不过,目前此类公司的专业优势并未凸显出来,盈利模式还有待摸索。

  “两盈四亏”的成绩单

  相比前三季度产险、寿险、意外险分别实现同比8.18%、10.08%、11.93%的增速,健康险尤其亮眼。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健康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5677.45亿元,同比增长30.91%。

  而搭乘行业东风,6家健康险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合计保险业务收入312.39亿元,同比增长61.47%。不过,6家公司的保费收入仅占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5%。

  至于盈利方面就更为“露怯”,前三季度6家公司仅合计盈利0.79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分别实现盈利3.4亿元、3.29亿元,去年同期两家公司仅分别盈利0.95亿元和0.24亿元。对于前三季度盈利,平安健康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国家税收政策利好;二是资本市场向好,投资收益提升。

  而昆仑健康前三季度累计亏损5.03亿元,位列健康险公司亏损之最。而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家成立13年的公司,除了2015年、2016年盈利外,近十几年间已经累计亏损超25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北京商报记者采访该公司,截至发稿该公司并未回复。此外,太保安联健康、复星联合健康、瑞华健康分别亏损0.23亿元、0.14亿元、0.5亿元。

  总体来看,专业健康险公司在盈利方面仍有待提升。对此,中国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陈辉表示,除昆仑健康外,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亏损更多源自于成立时间不长、业务规模不大,以至于成立初期由于核算原因,固定成本无法进行有效分摊,进而导致处于亏损状态。此外,目前健康险市场竞争并不是特别激烈,专业健康险公司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未来有望尽快实现盈利。

  的确,从业绩亏损公司来看,除了昆仑健康成立于2006年外,瑞华健康是去年5月才开业,从2018年年报来看,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仅74万元,净亏损1.24亿元,而其中业务及管理费高达1.4亿元。

  太保安联健康成立于2014年12月。在2018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27.17亿元,各项营业支出21.22亿元,最终净亏损1.37亿元。由此可见,成立五年,该公司的支出费用已被有效分摊,更有业内人士预计,太保安联健康在今明两年有望实现收支平衡。此外,复星联合健康于2017年1月19日成立,至今不足3岁,按照人身险“7亏8盈”的周期,该公司处于亏损期也显得较为正常。

  健康险公司还不够“专业”

  “目前,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待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从去年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业务情况看,各家公司发展侧重点不一。如太保安联健康主要与中国太保产、寿险进行业务协同获得保费。2018年该公司同太保产、寿险分保业务合作,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7.17亿元。其中自营业务收入仅2.63亿元。同时,在2018年公司以短期健康险、意外险为主,长期健康险业务收入仅有1000余万元。

  人保健康主打政策性健康险业务,2018年保费收入前五大产品中,除了健康金福悠享保个人医疗保险(2018款)在个险渠道销售外,和谐盛世城镇职工大额补充团体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团体医疗保险(A 型)等其余四种均是与社保紧密关联的团体医疗险。

  值得注意的是,昆仑健康的产品中护理险占据不小分量,其中聚宝盆长期护理保险A款以及聚财宝长期护理保险(A款)两款产品为公司带来超过13亿元的保费。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此类护理险储蓄功能突出,在保障计划中还可以搭配万能险账户。而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前三季度该公司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占规模保费的比例为55.71%,不过相比2018年底的75.83%,这一比例有所降低。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该发展策略对险企的风险控制能力要求较高,在保险业回归保障的趋势下,该发展路径或会受到阻碍。

  此外,如何控制成本也是专业健康险公司的难点之一。从几家健康险公司的支出状况来看,退保金、赔付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成为健康险公司的主要支出成本。

  而在成本控制上,例如与医疗机构合作不畅,也会造成费用增加,华融证券研究员赵莎莎分析称,在我国特有的医疗体制中,公立医院不仅处于强势和垄断地位,而且存在“以药养医”的顽疾。保险公司在和公立医疗机构的合作中,不能充分分享健康数据、在产品定价环节做好风险控制,也不能介入到诊疗环节过程中,控制最终的医疗成本支出。现实中医患合谋式的“过度医疗”成为常情,险企赔付成本居高难下。

  也有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社保系统对接方面,各地医保IT系统平台并不统一,同时医保部门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健康险公司在数据接口对接方面不够顺利,另外还存在医保系统的第三方开发商对医保接口要价较高,都将增加保险公司的维护成本,同时对信息的获取效率造成影响。

  此外,一位再保险公司部门负责人表示,有数据表明,2017年男女重疾发生率已是2010年的1.1倍和1.35倍,从重疾理赔疾病谱来看癌症占比升高,其中包括甲状腺癌等。同时,医疗技术的进步将对重疾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由此将对健康险产品定价、费率计算等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如果产品相关数据不够精确,也会导致健康险承保的高发病群体较多,赔付支出相应增加。

  搭好“科技+服务+政策”东风

  陈辉表示,我国的健康产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政府、消费者、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健康科技公司等,而科技似乎正在解决健康险的各种痛点。

  “保险公司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并结合健康医疗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将打造出全新的健康保险运营模式,重构健康保险的价值链条。例如包括利用合作伙伴数据优势挖掘用户保险需求,实现精准投放;运用大数据构建核保风险模型判断投保人风险;洞察客户新的需求以及洞察客户流失预警,进行提前干预等。”陈辉解释道。

  而从行业案例看,平安健康围绕“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依托科技赋能,也在持续提升运营服务,例如平安健康险推出Airdoc眼底筛查服务,客户只需将眼睛看向检测机器内部光点,便可进行1分钟的眼底筛查。拍摄完的眼底照片将传送到Airdoc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中心进行AI分析,用户可通过平安健康App查看慢性病筛查结果。

  同时,专业健康险公司也在加强健康服务网络的建设,例如人保健康在专业化经营方面加强与大健康产业链周边生态的合作,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集健康咨询、慢病管理、健康体检、预约挂号等精品服务于一体。截至9月底,人保健康合作医疗健康服务网络已覆盖7000多家医院、55万名医生、16万家药店;健康管理服务人次超过6000万。

  此外,良好的政策引导对健康险的发展也将带来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建议称,从政策和机制方面看,建议构建健康保险专业化机制。按照“做优主业、做精专业”的要求,将健康保险作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业务领域进行规划,推动修订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精算、核保核赔、偿付能力等专业化监管制度体系,构建产、寿、健分业经营、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同时,明确将健康管理作为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制定单独的监管政策,支持健康险公司做优做强健康管理业务,同时与政府委托的保险业务与商业健康险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皓洁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