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央行就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焦点问题回答记者
中国金融网 2020年2月23日 01:12:13  阅读量:62858

图片来源:微摄-图片银行

中国金融网讯 2月19日晚,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媒体和公众关注较多。人民银行刘国强副行长就报告发布后相关焦点问题接受了专访。

记者:我们注意到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是怎样的?

刘国强:感谢你对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作的关注。人民银行按季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是人民银行向公众宣传解读货币政策、分析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沟通引导社会预期的重要渠道。2月19日,我们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回顾梳理了过去一年的货币政策主要工作,展望了下一阶段主要思路和安排。

2019年,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总的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2019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略高于GDP名义增速。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民营企业和制造业融资条件明显改善。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进一步增强。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强化预期引导,维护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记者:近期全国人民正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人民银行在货币信贷支持疫情防控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国强:人民银行针对特殊时期的经济特征和市场状况,早响应,快行动,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应对措施。

一是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力度,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先后各下降10个基点,带动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对于维护节后开市初期市场流动性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这些短期流动性已基本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仍保持合理充裕。

二是设立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10个重点省(市)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精准支持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企业。

这些举措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有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截至2月20日,发改委、工信部确定全国性重点企业876家,10个重点省市省级政府确定地方性重点企业共1082家,人民银行及时将名单提供给银行,并及时向其发放专项再贷款,已有727家重点保供企业获得了贷款。财政贴息后这些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为1.30%,低于国务院不超过1.60%的要求。目前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运行在2.2%左右,走势平稳。股市、汇市经过节后开市初期的短期波动后,已基本恢复正常运行。

我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得到金融市场及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国际金融界的高度评价,普遍认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展现极强韧性,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稳定经济增长。

记者:如何看待年初以来的货币信贷走势?

刘国强:总的来看,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月金融数据整体是比较好的。1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为8.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略高于名义GDP增速,体现了逆周期调节。主要特点是:

一是1月贷款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34万亿元,在上年高基数上,同比仍多增1109亿元,月末增速为12.1%。人民银行开年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8000亿元,新增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投放中期流动性,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进LPR改革释放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促进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了贷款需求。及早召开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并专门进行货币信贷工作部署,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上述多种措施作用下,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较高,在今年1月因春节因素比去年同期少5个工作日的情况下,仍实现了信贷同比多增。

二是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贷款明显多增,当月贷款主要投向企业实体部门。1月份企业贷款新增2.86万亿元,同比多增2798亿元,超过全部贷款同比多增量;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增量中占比达85.6%,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多增主要是中长期领域带动,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66万亿元,同比多增2572亿元,有利于稳住投资,稳住经济。票据融资新增3596亿元,同比少增1564亿元,也反映出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三是新冠疫情对年初贷款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一方面,消费贷款在疫情期间明显减少,1月同比大幅少增。另一方面,1月31日改为假日后导致部分到期贷款延后至2月还款, 2月贷款增长难度加大。对前两个月贷款数据宜合并观察。

有些媒体也问到,1月M1同比增长为0,是什么原因。我们也作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这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也受到疫情的一定干扰。M1构成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一是春节节前,企业支付薪资、奖金,往往会导致活期存款阶段性减少,比如2019年1月M1同比增长为0.4%,也是一个相对低点。二是1月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降幅较大,房地产企业现金回笼少,活期存款也有所减少。三是受疫情影响,本次春节餐饮、旅游、票房等服务业收入大幅下降,居民存款向企业回流放缓。

记者:此次疫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人民银行对此如何评估?

刘国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疫情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春节期间消费大幅减少。春节一直是旅游、零售和餐饮、电影等行业的旺季。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这些消费都有较大减少。节后,居民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减少到商场、超市等人流密集场所消费。二是企业生产可能受延迟复工、限制交通等措施的影响。春节假期延长、延迟复工减少了今年一季度的有效工作日,复工企业也面临口罩等防疫用品紧平衡、部分地区交通受限等问题。与此同时,企业的工资、租金、利息等刚性支出也加大了现金流压力。尤其是体量较小、固定支出占比大、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受影响可能更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短期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疫情防控相关行业领域强劲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市场供应充裕,市场情绪逐步趋向平稳。从近期陆续公布的数据看,我国经济具备平稳增长的基础,市场预期平稳。前几日公布的我国2019年经常项目顺差仅占GDP的1.2%,国际收支保持均衡。股市、汇市节后短期波动后,基本恢复正常运行,沪深指数已收复节后跌幅,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7元附近双向波动,总体平稳。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年信贷增长会产生什么影响?

刘国强: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信贷增长带来一定扰动。比如,受疫情影响,居民减少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支出,消费贷款可能短暂下降。受企业延迟复工复产的影响,制造业、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相关贷款需求也会有所延后。但应当看到,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以及企业复工复产,对信贷增长的影响也将逐步消退。

全年来看,疫情对信贷增长的影响不大。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宏观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信贷需求总体平稳。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总的看,2020年全年信贷有望保持平稳增长,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将继续保持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有所走高,疫情还可能产生新的影响,央行对此如何看待?货币政策是否要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做出平衡?

刘国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首先要保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物价稳定事关百姓衣食住行,人民银行历来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对此高度重视。

2019年全年我国CPI同比上涨2.9%,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主要受猪肉等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拉动。随着各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保供稳价,引导预期,CPI涨幅总体可控,也保持了通胀预期的平稳,防止了通胀预期的发散。2020年1月,我国CPI同比上涨5.4%,涨幅较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今年和去年相比春节日期存在错位等因素影响,涨幅与预期大体一致;非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暂时限制生产供给等因素影响。

下一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会对物价形成扰动,人民银行将继续密切监测分析。但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2020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防范信用收缩与经济下行叠加共振。

记者:近期有媒体称,中国负债率受疫情影响将进一步增加。货币政策如何平衡好稳增长和稳杠杆的关系?

刘国强: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了遏制。前些年由于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增长较快,2009年至2017年宏观杠杆率年均上升超过十个百分点。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资管新规等措施,完善金融监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杠杆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促进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2017年以来,表外融资增长明显放缓,宏观杠杆率整体保持在250%左右,结构性持续优化,企业杠杆率较2017年底已经下降5-6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放缓。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从制度上保证了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与上年全年增速持平。债务增速和社融增速大体相当,这一机制既有利于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受疫情的短期冲击,国内经济增长短期内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宏观杠杆率也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人民银行将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不会再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将保持基本稳定。

记者:LPR改革的效果如何?LPR下降是否会影响个人房贷利率?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否会考虑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

刘国强:2019年8月,根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改革的方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改革后,LPR带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效果明显。2019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为2017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LPR降幅,反映LPR改革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贷款市场竞争性、促进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正在发挥。

LPR下行基本上不影响个人房贷利率。房住不炒仍然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导方向,央行刚刚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银行可通过LPR加点方式确定个人房贷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过程中,要坚决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效实施,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贷款利率主要是由市场决定。LPR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有利于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而且,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总体趋缓,但仍相对较高,有向实体经济适当让利的空间。银行适当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有利于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中长期看,激发小微企业等微观主体活力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对企业还是对银行都是有利的,最终将有助于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进LPR改革继续释放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促进贷款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确保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明显进展。通过进一步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转变传统定价思维,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记者:疫情对人民币汇率有什么影响?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

刘国强: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浮动,都是市场力量推动的。

近期,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美元持续走强。今年以来,美元对欧元和日元均升值超过3%;美元指数逼近100关口;韩元、新加坡元、泰铢等亚洲货币也普遍贬值3%以上。受此影响,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了一些波动。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0.7%,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1.9%。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在7元附近有贬有升,双向浮动,外汇市场运行平稳,汇率预期稳定。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属短期冲击,短暂冲击后外汇市场能够自我修复。长期看,汇率的走势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变,外汇储备充足,本外币利差仍处于合适区间,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根本支撑。

记者: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一步货币政策应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刘国强:作为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我国货币政策空间仍然十分充足,工具箱也有足够的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对冲疫情的影响。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统筹做好“六稳”工作,科学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守正创新、勇于担当,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继续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定向精准支持名单内重点企业抗击疫情,向中小银行倾斜,提高审贷和放贷效率,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

二是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作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不是名单制,而是普惠性的,我们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市场化支持方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设计有针对性的复工复产支持方案。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近期也将进行年度动态调整,更多达标银行有望享受优惠政策支持,将进一步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

三是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作用。开发银行对制造业企业以及企业复工复产要加大专项信贷支持。进出口银行要专项支持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较大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进出口企业。农发行要专项支持生猪全产业链发展,补齐商业性金融的融资缺口,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生猪生产资金需求。

四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保持总量合理。合理发挥政策利率引导作用,推进LPR改革释放潜力,推动降成本再显成效。

五是根据不同地区疫情实情,研究对已发放贷款采取统一自动展期等措施。对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企业贷款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并在贷款风险分类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共同协商下调新发放贷款利率,加大金融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的支持力度。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