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和众汇富」大盘后面怎么走?
北京和众汇富 2020年4月13日 17:19:40  阅读量:51231

最近市场上都在谈论A股T+0制度,先是证券日报出来吹风,紧接着中证报就出来说时机不成熟,其实这种策略更像是打探舆情。


目前全球股市基本都是T+0制度,只有A股还是T+1制度,说明T+0制度才是未来的大趋势,A股大概率也是要改的,要改可以先科创板实验一下。


到底要不要T+0,网上争论很多,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有各的理由。


1、T+0会导致频繁交易。


理论是,但实际可能不会,这个问题要拉长看,短期可能会增加交易次数,长期会回归平淡。刚开始新鲜,很多人会利用这个制度,做短差,但事实上真有这技术能获利吗,操作一段时间受伤后,肯定就老实了。比如很多新手刚开始交易比较积极,但随着各种被套,慢慢也就拿着股票不动了,变成了死扛。


另外大家可以参考港美股,港美股是T+0,但事实上,人家成交量不算多,主要是机构为主,散户很少,理由有很多,比如国外机构更成熟,韭菜都割的差不多了,大家都买购买基金,等等,但至少说明t+0真不一定提高交易热情,交易热情的核心是赚钱效应,没有赚钱效应,股票出不来,散户又不太愿意止损,别说T+0,即使手续费给你免了也不行。


2、有人参考期货T+0和A股T+1制度,实施t+0,风险很大。


其实逻辑有问题,因为期货最大的风险不是T+0,而是杠杆,很多人根本驾驭不了。


3、t+0导致频繁交易导致心态不好,这是肯定的,因为t+1做不好,那么T+0也一样解决不了。但T+1也一样很多人心态不好,也一样频繁交易的情况。


我觉得实行T+0最大的缺点是,市场会发生变化,导致以前的经验可能不适用,以前的适用的方法要重新调整,特别是对于专业选手来说会有一定影响。


对于散户来说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不过之后又会回归本质,那就是一赢二平七亏的格局,这话说的有点伤感,但很真实。


所以说不管哪种方式,把自己的交易模式不断完善才是根本。


……


今天盘面延续了上周五调整,回补了上周二的跳空缺口


盘面上:创业板调整比较多,主要是科技股领跌,平均跌幅超2%,700亿的科技巨头蓝思科技开盘直接跌停。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传闻公司可能停止大幅扩招,从而引发市场对公司被砍单的猜测,如果传闻属实,那么就会对公司业绩造成重要的影响。


二是蓝思科技最近又要来圈钱了。4月10日晚间,蓝思科技公告了150亿元的定增方案。


公司上市以来共分红四次,累计分才了16.48亿,此次直接要150亿,真是狮子大开口,韭菜都不是傻子,所以直接用脚投票。


还有就是现在创压板公司的定增股价都打8折,相当于参与定增的人可以更低的价格拿到筹码,股民自然是不乐意了,直接送上跌停大礼。


另外,最近很多连板的,连续炒作的个股这种尽量规避,比如金健米业、海联金汇、吴通控股、华谊嘉信等也跌停,长城影视遭调查盘中跌停。


另外一季报也陆续公布中,因为疫情的因素,很多企业一季报肯定不好看,甚至干脆一次性计提也是有可能的,反正都不好看,所以也要注意下这些个股公布时间。


最近的较强的还是防御性板块医药,食品消费,旧基建(比如建材水泥)。


……


至于大盘,走到现在,大家对走势二的演变应该越来越有体会了,刚开始提出来,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整这么多走势,又是双底,又是双底不靠谱的,然后我解释清楚后,自然又有不同的声音。知道最后被证明。这就是炒股的难点,市场会有不同走势,重要的是,你必须先按概率最大的走势做应对。


目前大的观点没有变,整体还是延续震荡反弹,目前反弹量能不足,速率也不行,所以大概率只是个反弹,甚至要随时做好反弹结束的准备,依据是趋势线,破了就别新开仓了。



这里唯一期待的是走个反弹,碰下2880点这个空间。对于持仓来说,是个离场卖出的时机,也就是接下来有反弹,个股给离场机会要舍得走,走了之后再重新评估盘面机会。


还是那句话:股市没有绝对,只有应对。

文中任何观点和建议不构成对证券买卖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和众汇富不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承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