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刘宇阳)作为市场表现不佳及特殊情况下,基金公司可供选择快速成立新品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发起式基金成立的数量居高不下。不过,“宽进严出”的模式,也使得众多产品在面临成立3年后的规模“考核”时,因不达要求而被迫退市。5月18日,中融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一只发起式基金因成立3年后规模远低于2亿元而自动终止并清算。而据公开数据统计,年内后续或还有35只发起式产品将面临类似的结局。
5月18日,中融基金发布关于中融量化小盘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中融量化小盘股票”)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合同生效之日起3年后的对应日为5月17日,截止当日日终,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已自动终止并进行清算。据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为约0.17亿元。
据悉,相较于普通公募基金,发起式基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成立条件的限制不同。对于发起式基金而言,基金公司在募集资金时,使用固有资金、高管和基金经理等人员的资金认购的基金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即可成立,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普通公募基金则通常需要公开募集超过2亿元才满足成立要求。然而,发起式基金成立3年之后若规模未能达到2亿元以上,也基本将面临强制清盘的结局。换句话说,发起式基金的运作模式属于“宽进严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发起式基金成立的数量持续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今年以来累计有113只发起式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先后成立。而2018年和2019年同期的成立数量也分别达到137只和90只。
南方某公募内部人士坦言,从发起式基金设立的初衷来看,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当市场整体表现不佳,资金布局公募基金的意愿较弱,新发产品难满足首募2亿元的成立要求时,基金管理人可能会选择申报发起式基金,以期实现快速成立,并在后续进行基金的持续营销,逐步提升规模达到既定要求。另一方面,发起式基金中也不乏机构委外定制的产品,根据此前发布的流动性新规要求,委外产品需通过发起式的方式发行成立。
数据显示,成立于2017年,将在今年闯规模“考核关”的有近百只发起式基金。其中,多只基金的最新规模早已超越2亿元的“及格线”。例如,截至一季度末,中银丰和定开债基规模高达492.99亿元。同期,包括汇添富绝对收益策略定开混合、易方达恒益定开债基、兴全兴泰定开债基在内的15只基金的规模也超过50亿元。
然而,除前述提及的中融量化小盘股票外,截至一季度末,仍有35只发起式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其中,23只更低于0.5亿元的清盘线,或将在后续濒临清盘。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渤海汇金汇增利3个月的基金规模仅约为0.1亿元,排在末位。而国都智能制造混合、平安量化先锋混合和金信价值精选灵活配置混合的规模也均低于0.15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成立时相对较低的准入条件,给部分产品在后期的清盘埋下了“伏笔”。一位不愿具名的头部公募市场部人士举例,对于指数型基金而言,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好的产品也往往受到市场青睐,更容易获得资金布局,而发起式的指数基金在前期规模较小,并不占优势,如果跟踪的指数方面受众还较少,就更难实现规模的扩大。除指数产品外,委外定制的发起式债券型基金也面临着后期机构资金出走,规模难提升的困境。
“对于距离规模要求较近,且希望保留下来的产品,公司方面可能会通过自购以平稳过渡,但多数产品或还是会选择清盘,这样既有利于基金管理人优化产品布局,也可以让相关的投资者尽早完成资金的赎回和再投资。”上述市场部人士如是说。
沪上某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研究员也直言,最终产品的去向主要取决于基金公司。如果真的想保这只产品的“壳”,基金公司是会选择自购的。但如果觉得未来存续的价值不大,也不排除清盘的可能。另外,该研究员指出,普通投资者也应谨慎投资此类产品,切忌单纯因为基金公司自身参与布局,就看好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不论是发起式基金,还是普通基金最终比拼的都是管理能力和长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