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政策号召下,银行信贷投放加速,而随之而来的揽储压力也在凸显,体量小、网点资源少的中小银行吸储需求更为迫切。北京商报记者近日注意到,有银行通过自动转让方式,将长期限大额存单“拆分”成短期;亦有银行将长期限存款“包装”成按周期计息产品进行销售。
大额存单“长拆短”
揽储压力下,商业银行频频出新招。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有中小银行正在推广“智能”大额存单。所谓“智能”,也就是借助大额存单可转让的特点,将5年期“拆分”成3个月、6个月或者1年的短期。
例如,河北地区一家城商行正在直销银行App上热销两款可转让的大额存单,均是20万元起投,约定6个月后转让的大额存单利率为4.45%(年化,下同),约定1年后转让的存单利率为4.55%。这两款产品均为该行发行的5年期个人大额存单产品“大额宝”,约定到期自动转让。
该行客服人员表示,上述两款可转让的大额存单在今年4月开始发行,该产品到期后必须转让,无法续存,由银行自动转让给下个客户,约定转让日系统会自动将本金和利息打到客户的电子账户。
以约定6个月转让的大额存单为例,由于该产品原本大额存单是5年期,进行自动转让后,储户实际持有期限原则上只有6个月。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多家城商行6个月大额存单发现,年化利率基本在1.976%-2.015%。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监管对于大额存单利用转让规则进行“拆分”的做法没有明确规定,但上述行为有打擦边球嫌疑。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对大额存单“拆分”的做法,是部分银行为了减轻揽储方面的压力而作出的“创新”举措,这种“拆分”跟此前的靠档计息智能存款颇为类似,是一种打擦边球行为。
自动转让功能能否确保实现?在咨询时,该行客服称,一定能够实现自动转让。然而,据“大额宝”产品服务协议,该行不确保大额存单可于约定转让日成功转让,如因任何原因大额存单未转让成功,客户应继续持有该大额存单。
从产品逻辑推测,在大额存单自动匹配成功后,新客户可能作为受让人受让其他存单持有人转让的设定转让期产品项下一个或多个大额存单。如果无法成功匹配,存量客户利息是否还按原标准执行?新客户起息日问题如何确定?为此,记者再次咨询该行客服,客服人员仍表示,转让由系统自动操作,一定能转让成功。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通过自动转让,客户持有相关大额存单产品就会从原来的5年期品种变成6个月期品种,并享受长期限的较高利率,该业务对银行和储户来说貌似没有风险,实际上如果到期自动转存时利率下行,转存的利率是否要进行调整、同时银行是否有足够的客户来做出自动匹配、这种运作模式是否能够一直存续也存在着疑问。
对此,该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8月以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25%下降为3.85%,导致银行利差的压缩,催动银行具有强烈的动力降低存款、理财利率。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对各类“创新”产品如靠档计息存款产品、智能存款产品等相继提出整改要求。在这个情况下,一部分银行为了流动性安全,被迫发行一些待整改的产品,以时间换空间,逐步达标。
阶梯利率存款变周期计息
在监管规范靠档计息类产品后,执行阶梯利率的智能存款产品已经难觅踪迹,不少中小银行将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产品“包装”成按周期计息的存款进行销售。
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App上,营口沿海银行、福建华通银行、众邦银行、蓝海银行、新网银行等中小银行的定期存款产品非常丰富,包括7天、两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等周期。
例如,蓝海银行“蓝贝贝”,有7天、30天和90天等档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7%、3.9%和4.0%。以蓝贝贝90天为例,起存金额50元,每90天付息,也就是说每存满90天按照4.0%计息,如果到期不提取,本金自动续存到下一周期,最长续存期为5年。
在携程旅行App的“理财”栏目中,众邦银行上线“多帮利”产品,分为7天、3个月、6个月和1年等档期,利率分别为2.5%、3.3%、3.4%和3.5%,产品满期后可以继续持有,最长持有5年,并且满期后随时提取时都按照满期利率计息。以多帮利7天为例,起存金额100元,持满7天后随时支取按照2.5%计息。
不过,上述两款产品满期之后的计息方式不同,若满一周期后、下一周期未满之时提取,在这一阶段,“蓝贝贝”按活期存款计息,“多帮利”按满期利率计息。
除了周期计息产品外,也有中小银行发行高利率的短期存款。例如,营口沿海银行在携程旅行App上热销“祥云宝90天”,该产品为一款存款,50元起存,期限为90天,满期利率为4.5%。该行同时还有一款“金祥云2020058期理财”在售,1万元起投,期限为98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两款产品期限相近、收益相同,但是起存金额、风险等级完全不同。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人士指出,不论是大额存单通过自动转让进行“拆分”,还是按周期计息的存款产品其实都有打擦边球的行为,这也说明中小银行仍然面临较大的吸储压力。另一位国有银行人士也表示,上述作法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目前监管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后续会逐步规范。
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凸显
按照上述多家银行存款产品年化利率计算,已超过目前不少理财产品的收益。
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5月23日-29日,银行发行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81%。而中小银行发行的多款存款产品利率在4%以上。
银行揽存及净息差收窄压力从监管数据上也可一窥。银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为74.94%,同比提升2.72个百分点;净息差为2.1%,同比下降7个基点。在监管鼓励银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大背景下,净息差大概率呈现继续收窄的趋势。若中小银行持续高息揽储,将增加负债端的成本,不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在此背景下,如何规范中小银行的揽储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苏筱芮表示,对于中小银行的做法,监管不应该“一刀切”,应当调研目前中小银行在负债端上面临的困局,从根源上为中小银行拓宽负债渠道解决问题,否则“按下葫芦又起瓢”,类似的“创新产品”还会卷土重来。
央行6月1日发布《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确自6月1日起,央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2020年3月1日-12月31日期间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这种做法不仅是支持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也有助于缓解中小银行的资金压力。
如何加强创新、吸引客户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苏筱芮建议称,从产品设计角度,中小银行需要逐步减少对此类高息产品的依赖,努力加强产品设计与投研水平以推出替代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