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亚投行总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始终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道路走下去——专访亚投行行长金立群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郁琼源
盛夏时节,草木葱郁。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迎来新行长:经亚投行理事会28日选举,金立群成功连任。
开业4年多,亚投行干得怎么样?展望未来,亚投行要往哪里走?29日,金立群在亚投行总部与新华社记者面对面,接受独家访谈。
每位成员都有发言权,每个声音都会被倾听
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正式开业。这几年,亚投行干得怎么样?金立群说,不妨从几组数据切入观察。
“我们的成员数量从开业时的57个发展到现在的103个。”他说,亚投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是最直接的证明。
“我们始终坚持一点,那就是共商共建共享,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金立群说,中国是亚投行的倡建国,也是最大股东,但中方坚定支持亚投行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坚持国际性、规范性、高标准。亚投行不断壮大,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公信力。
他进一步说,亚投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由集体讨论、民主协商而来;每一个成员,无论经济体量大小,都有发言权,都会被尊重、被倾听。
截至7月29日,亚投行共批准了87个项目,覆盖24个经济体,投资总额超过196亿美元。
金立群说,开业以来,亚投行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保持良好合作,约53%的项目为联合融资。“其他机构愿意跟我们一起做,也证明了我们自己是高标准的银行。”
他表示,面向未来,亚投行将聚焦共同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创造最佳实践、坚持开放包容,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已有能力提供13种货币贷款,锚定“两个争取”
2019年5月,第一次发行全球美元债;2020年6月,首次发行30亿元人民币熊猫债……这几年,拿到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国际评级机构最高信用评级的亚投行,逐渐在国际资本市场崭露头角。
金立群告诉记者,亚投行将继续关注美元债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其他的一些资本市场,比如欧元、日元等,我们都是可以考虑的”。
他表示,不少成员希望可以获得本地货币融资,截至目前,亚投行可以提供13种当地货币的贷款。
谈到未来计划,金立群表示亚投行正在制定机构战略,他向记者说出“两个争取”:争取到2025年时,亚投行的年度贷款达到1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占比达到50%;争取到2030年时,跨境互联互通融资占比达到25%至30%,主权和非主权融资占比平分秋色。
他说,机构战略规划从当前到2025年的工作,也展望到2030年的工作。“我期望今年9月份能得到董事会批准,这样在我新任期开始就可以执行了。”
对于“两个争取”,他着重阐释道,要用长期眼光审视气候变化问题,开发出新的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比如,董事会通过了一个数字化战略,帮助有关国家发展数字技术,数字化也可以减少排放。”
他也表示,要更好调动私营资本投资。“能用民间资本投资的,尽量用民间资本,不要把所有压力都放到政府的账上。这也是未来我们要推动的事。”
亚投行的大门永远敞开
随着亚投行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不少人关心,美国、日本等国是否会“入群”。
“只要承认、遵循亚投行的章程,大门永远敞开!”金立群说,主权国家加不加入亚投行,首先要看它自己的意愿和决定;如果加入,那就要按照亚投行的规矩办事。
“实际上,我们与美国金融机构有很密切的合作。”他说,比如纽约梅隆银行、高盛集团等,其中,高盛是亚投行首发全球美元债的主承销商。
金立群介绍,尽管美国和日本不是亚投行成员,但亚投行中不乏来自这两个国家的员工。“我们的原则是量才录用,不论国籍。”
再次扩充危机恢复基金应对疫情
今年4月初,亚投行宣布推出50亿美元危机恢复基金,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就在当月下旬,亚投行把基金规模增加到100亿美元。
金立群告诉记者,亚投行已经再次“加码”,基金规模已经扩大到130亿美元。
“亚投行不提供政策贷款,但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根据成员需要,通过融资设立危机恢复基金。”他说,疫情没有国界,必须尽快让各个国家控制住疫情,目前亚投行已经批准了60亿美元,帮助一些国家抗击疫情。
中国有条件实现良好经济表现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由降转升,增速由负转正,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提升10个百分点,展现出巨大韧性和潜力。
金立群认为,从全球来看,中国上半年的经济表现都可谓亮眼,这建立在及时、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之上。
他认为,虽然全球经济仍面临极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今年后半段有机会保持向好势头,全年有条件实现良好经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