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中国银行行长王江出席银行业发展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银行快报 2020年9月23日 13:53:25  阅读量:35226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

        9月23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云端峰会”召开,中国银行行长王江应邀线上出席论坛并视频发表主题演讲。

        王江表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叠加各种政经因素,银行业经营发展面临重大变局与挑战。面对疫情,党中央、国务院迅速果断地决策部署,其中包括各项金融支持抗疫政策,引导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王江表示,当前,我们要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间的关系,适应后疫情时代经济金融新变局,推动银行业稳健发展。他提出了新变局下银行业的新使命。第一,勇担重任,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要加大逆周期托底力度,合理让利,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严控风险,夯实拨备和资本基础。第二,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开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积极拥抱新技术,实现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要增强客户需求变化洞察,创新产品服务,建立数据开放平台,拓展应用场景,重构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能。(演讲全文附后)

        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是新浪财经主办的年度高端经济论坛,起始于2013年,今年为第八届,并首次采用线上方式召开。来自监管机构的领导、银行业高管、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本届论坛,围绕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银行业发展新趋势、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等先后发表演讲。

 

        附:中国银行行长王江在“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云端峰会”上的主题演讲全文

未来银行之路:变局与使命

——2020(第八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云端峰会主题演讲

中国银行行长 王江
(2020年9月23日·北京)


        各位嘉宾:

        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线上银行业发展论坛。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叠加各种政经因素,银行业经营发展面临重大变局与挑战。面对疫情,党中央、国务院迅速果断地决策部署,其中包括各项金融支持抗疫政策,引导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我们要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间的关系,适应后疫情时代经济金融新变局,推动银行业稳健发展。下面,我想就新变局下银行业新使命谈三点看法。

        第一,银行业要勇担重任,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银行业是顺周期行业,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经济衰退期银行若采取“惜贷”策略,会进一步加速经济下行。面对后疫情时期经济衰退的严峻挑战,中国银行业要多措并举,全面支持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一要加大逆周期托底力度。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稳住经济基本面保驾护航。针对疫情下资金需求新特点,合理增加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和制造业贷款投放力度。针对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综合采取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借新还旧、展期、调整贷款合同等政策,积极支持企业恢复生产、扩大产能。积极根据企业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疫情防控类、公用事业类企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

        二要合理让利,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是银行盈利的源泉。合理让利促进经济复苏,有利于银行业可持续发展。6月,国常会提出金融业全年让利1.5万亿元。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和财务重组等措施,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9.4%,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减负8000多亿元。针对小微、民营企业,银行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充分利用税收优惠、风险分担、贴息等政策,提高信贷可得性。6月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4%。

        三要严控风险,夯实拨备和资本基础。银行业经营具有较大的外溢效应,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受疫情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有上升压力。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94%,拨备覆盖率降至182.4%。当前,中国经济尚未全面恢复,金融风险暴露也存在一定时滞,银行业需要未雨绸缪,应对未来可能的冲击。今年以来,银行业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6月末,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同比增长17.2%,上半年共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与此同时,银行业将有限利润更多用于补充资本;通过公开上市、定增、发行优先股、永续债及地方专项债等多种渠道补充资本金,取得了积极效果。6月末,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4.2%,高于10.5%的监管要求,资本整体充裕。

        第二,银行业要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本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盈利和资本实力不断提升。从资产规模看,中国银行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体系,但在营运效率、管理水平、产品服务等方面与国际领先同业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疫情冲击下,全球银行业格局迎来新一轮调整。中国银行业要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

        一要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银行违规跨区域开展业务,通过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套利,弱化了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中国银行业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促进银行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打造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大力支持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加大对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通过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要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开放。疫情造成了人员、物流的阻碍,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面临重塑。面对国际形势新变化,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格局下,中国银行业应围绕区域发展需求,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以金融服务助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发展,促进国内大循环;同时,也应优化海外布局,提升在跨境融资、现金管理等领域业务能力,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让人类社会认识到生态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中国银行业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2020年6月末,主要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与实践。未来,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将履行赤道原则、气候债券标准等绿色金融国际规则,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银行发展战略和业务执行。

        第三,银行业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实现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金融科技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推动金融业态、产品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今年疫情的爆发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线上”数字经济生态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国银行业要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积蓄经营动能。

        一要增强客户需求变化洞察,创新产品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客户对服务体验与产品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业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对客户需求的多维度挖掘分析。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品销售、设计及服务模式创新,为客户提供完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融合,为客户提供一致性服务体验。据麦肯锡测算,国际大型银行通过大数据显著提升了获客效能,实现了约20%的收入增长。

        二要建立数据开放平台,拓展应用场景。要通过API数据接口的开放,使金融服务深入生产经营、生活缴费等场景,实现“无感化”获客、留客。目前,银行业已尝试的数据开放接口类型包括账户类、支付类和交易类等通用接口,也包括投资、保险、公共缴费等定制接口。未来,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银行业要进一步探索针对教育、交通、住建、医疗等行业的数据开放模式,实现场景金融服务的安全拓展。随着5G技术的规模化使用,银行业将形成更加开放、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

        三要重构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能。在全球银行业盈利下滑的背景下,提高效能、降低成本成为银行业的重要策略选择。银行业要以业务价值为中心,对业务规则和流程进行重构,提升后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增值价值。优化信贷审批、清算结算等业务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业务处理直通化、流程控制自动化,提质增效。

        各位朋友,“新冠”疫情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发展,全球政治、经济、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变局呼唤新思考,需要银行业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的优势,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支持国内市场大循环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的双循环,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