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央行
中国金融网讯 2021年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发布会,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西安分行行长魏革军、营业管理部主任杨伟中、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马天禄出席,介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新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发展”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罗延枫: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第五场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聚焦的主题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新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的发展”。首先我向大家介绍现场参会的嘉宾,在主会场参会的是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女士、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先生、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先生、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伟中先生。
受疫情影响,今天的发布会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西安和重庆还有两个分会场,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魏革军先生和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马天禄先生将在分会场作情况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请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女士介绍情况。
谢丹: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标志着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正式建立。下面我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推动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作为便利企业融资、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抓实抓好。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60%以上的资产为应收账款和存货,但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中,约60%要求提供不动产担保,动产担保融资不足40%。形成错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机构相对分散,登记查询效率较低,影响了动产融资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地方政府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陆续开展统一登记试点,市场监管部门将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登记职能委托给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依托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统一办理。试点有效便利了企业融资,社会各界反映良好,民营和小微企业新增担保登记业务占比超过95%、融资金额占比超过80%。
在试点基础上,国务院发布《决定》,将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推向全国。《决定》规定了纳入统一登记的担保类型,明确人民银行制定统一登记制度,征信中心具体承担服务性登记工作。同时《决定》还明确当事人自主办理登记,并对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登记机构不作实质审查。
《决定》实施后,全国市场主体可以享受到统一登记的便利。当事人可7×24小时在线自主办理登记、查询,登记流程简化,查询效率提高,成本显著降低,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征信中心已经正式对外提供统一登记服务。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继续做好《决定》的组织落实工作,为市场主体提供统一、高效、便捷的登记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动产融资效能,便利小微企业融资,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谢谢。
罗延枫:接下来请田地副局长介绍情况。
田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征信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推进征信市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积极发挥征信在保市场主体工作中的作用:
一是二代征信系统2020年正式上线运行,提升数据采集能力、产品服务能力、系统运行性能和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掌握借款人在金融机构的总负债情况。
二是针对实体经济在产业链上和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形成的商业信用,建成全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信息确权登记。
三是2020年共减免征信查询、应收账款登记等费用9.8亿元,惠及金融机构及企业4000多家。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企业的征信报送予以调整,惠及各类企业56.9万户,其中小微企业52万户。
四是指导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建设地方征信平台,利用地方政府掌握的小微企业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支持。探索出台州经验和苏州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目前已建成省级平台6家、地市级平台30多家。比如,广东的“粤信融”、四川的“天府通”等平台在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大力发展市场化征信机构,批设第二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有限公司,先后备案企业征信机构131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征信机构运用市场监管、纳税、生产经营、水电气缴费等信息,帮助无信贷记录的小微企业获得首次信贷。人民银行对7家市场化征信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成效监测显示,截至2020年末,累计帮助234.55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融资1.41万亿元,获贷率20%;其中信用贷款5914.72亿元,占比42.03%;平均贷款利率6.99%,贷款不良率1.16%。
六是发展信用评级市场,对近400家发债企业开通了信用评级绿色通道,对477支疫情专项债券开展了信用评级,涉及债券规模7380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结果运用,对于“可接受”及以上级别的小微企业简化审贷流程、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效率。
七是深入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各地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价和信息应用,全国各地共建设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209个。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罗延枫:接下来请征信中心张子红主任介绍情况。
张子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2020年以来,征信中心认真践行“征信为民”理念,统筹推进征信服务和动产融资服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新成效。
切实提升征信服务能力,做好征信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成功实现二代征信系统上线平稳运行,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优化征信产品,征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落实阶段性减免征信查询费用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取得良好成效;线上征信查询渠道不断拓展,征信为民服务质效再上新台阶;信息安全管控切实加强,征信系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夯实。
深化动产融资服务,成功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完成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升级后的登记系统于2021年1月1日零点正式上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目前,登记系统运行平稳,登记业务正常开展,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全国31个省市均有登记发生,国务院规定的7类业务均有登记发生。同时,加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加强政策引导、宣传普及,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效显著。2020年平台促成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2.1万亿元,加倍完成国务院交办的“促成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工作任务”,为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超预期的支持。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罗延枫:接下来请西安分行的魏革军行长介绍情况。
魏革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陕西是我国文化、科教、制造业较发达的省份,去年以来西安分行按照总行部署,组织陕西金融系统有效利用政策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开展了“稳保”直达行动,我们聚焦“五个精准”,确保“五个直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准调控,确保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直达。用好“5+3+2+1”货币政策组合。我们知道去年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相继5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3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3000亿、5000亿、1万亿),采用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和一项改革(深化LPR改革),我们有效地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低成本资金达到1089亿元,利率比2019年降低了55个BP,陕西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实体经济让利超300亿元。
二是精准对接,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直达。我们筛选收集了4万余家企业信息,开发上线运行“惠尔通”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名单企业对接率100%,名单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11757亿元,其中20%以上为首贷户。我们选取有潜力的骨干企业作为直接融资后备企业,2020年陕西省企业累计通过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以及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3022亿元。
三是精准发力,确保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直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支持复商复市,指导金融机构对西安3家步行街及入驻商户发放贷款近百亿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系列金融服务,2020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贷款余额达到了165亿元,吸纳了2.38万户搬迁群众实现就业,金融扶贫相关经验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四是精准协同,确保“几家抬”政策合力直达。积极主动地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拿出1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对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全年再贷款财政贴息2.26亿元。协调地方政府全年向金融机构下达各类奖补资金超过10亿元。
五是精准评估,确保工作成果和绩效直达。按周核查两项新工具落实情况,按月通报机构融资对接进展,按季开展导向效果评估,年末我们开展了稳保考核评价,充分发挥督促指导和正向激励的作用。
一系列对接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20年末,陕西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新增贷款同比多增1270.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我们的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增长了41%,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确保圆满完成了“六稳”“六保”的各项任务。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六稳”“六保”的工作,全力支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罗延枫:谢谢魏行长,我们回到北京主会场,请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杨伟中主任介绍情况。
杨伟中: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和多重风险挑战,在总行统一部署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人行营业管理部携手金融监管部门和辖内金融机构一道,扩总量、优结构、搭平台、降成本,“两创新、两聚焦”推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两创新”: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成立市级专项领导小组,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市相关委办局和各区政府,创新搭建市区联动机制,强化与财政、就业政策协同,深入一线了解实情,“蹲点”推动政策落实。二是创新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体系,线上搭建“北京市银企对接平台”“创信融”等融资服务体系,线下积极对接北京市首贷、续贷等四大平台,加强政务信息共享,推动政银企机制有机协作,促进货币信贷增长与北京经济发展相适应,2020年末,北京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4%,普惠小微贷款大幅增长30.4%;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7%,创历史新低。
“两聚焦:针对北京服务业占比高的特点,一是聚焦抗疫保供和受疫情影响明显的文旅、批零、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提供金融帮扶;二是聚焦首都战略定位,创新“京创通”“京文通”专项再贴现产品,加大对科创、文化企业支持;围绕疫苗研发、数字消费等新业态,积极对接融资需求。压实金融机构落实责任,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和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以及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成效明显。全年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投放资金超13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同比提升4.7倍,北京金融业全年向市场主体减负让利约1100亿元。
2020年,人行营业管理部为首都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下一步将认真贯彻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首都率先探索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
谢谢大家!
罗延枫:下面请重庆营管部的马天禄主任介绍情况。
马天禄: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2020年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在总行的统一部署下积极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助力重庆市场主体比上年增加了23.6万户。
一是完善“政担银保企”多层次对接机制。线下会同六个行业主管部门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企业2354家,组织金融机构走访了企业3.2万户,新增授信达到1833亿元,组织了担保机构联合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新增融资担保208亿元,线上发挥“渝快融”等对接平台的作用,共注册市场主体26万家,促进融资325亿元。
二是推动制造业金融服务“点、链”成面。建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白名单制度,组织多家金融机构集中会诊,创新推出中长期流动资金“信用贷”、“研发贷”等产品,为汽车、医药等产业链提供专属供应链融资方案,拓宽融资渠道。制造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跨境融资均增长三成以上。
三是拓宽市场主体信用标的破解融资难。针对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轻资产的特点,会同重庆市级部门推出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从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科技人才、企业商誉等维度建立了评价模型,累计为5021家科技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83.2亿元,为近五千家中小企业商业信用预授信53亿元。创新开展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将牲畜活禽、农业机械等纳入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确权登记,促进“三农”资源变资产,辖区生猪活体抵押、生猪圈舍抵押贷款实现了零突破。
四是优化首贷续贷服务。在全市建设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32个,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全市新增普惠小微企业首贷户数15.1万户,信用贷款发放同比增长了46%。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罗延枫:刚才六位发布嘉宾已经简要介绍了情况,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提问。
人民日报:此前我们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存在哪些不足?对企业融资造成哪些不利影响?今年新政之后,统一登记以后将为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带来哪些益处?
张子红: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采用现代化动产担保登记理念建立,在全国集中统一,实行公示性登记,系统运行13年来,已覆盖了我国90%左右的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交易,在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小微企业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谢丹:此前我国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制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登记机构相对分散,在民法典实施前,根据物权法和担保法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职责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企业开展不同类型的动产担保登记时需要跑不同的部门。由于信息不对称、透明度和公示性不足,容易导致重复质押、虚假融资等风险事件。登记分散还导致受偿顺序难以确定,容易引起权属纠纷。
二是登记查询效率较低。各机构的登记程序和方式不统一,有的要求现场办理,有的实行手工纸质登记,有的要求对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查,登记耗时较长。由于登记机构分散,当事人需要逐一查询信息。也有部分机构没有建立统一的登记电子数据库,查询难度较大。
三是企业登记负担较重。过去动产抵押登记主要是由企业等担保人来办理,企业负责提交登记的申请和材料,并且负担登记成本。企业对不同类型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的程序和方式不熟悉、不了解,办理登记费时费力,增加了企业负担。
这次改革针对上述问题,有的放矢加以解决,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提供便利。
一是登记和查询效率明显提高。实施统一登记能够实现登记查询的“一站式服务”,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提供不间断的在线服务,当事人可以随时自主在线办理登记,无须登记机构审核,即时办理、即时生效。同时只要输入担保人的名称就可以一键查询该担保人名下所有正在公示的登记信息,便捷高效。
二是显著减轻企业的负担。统一登记涵盖了企业常用融资的担保类型,如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业务,以及保理、融资租赁、所有权保留这些具有担保功能的交易。统一登记的办理主体也由以前的“企业等担保人为主”转变“为以金融机构等担保权人为主”,免去企业到现场提交材料、办理登记的负担。
三是明显提升了金融机构等担保权人接受动产和权利担保的意愿。统一登记能够便利金融机构查询动产和权利的已担保信息,清楚掌握担保权的优先顺位,降低和控制信贷风险和成本,更好地保护担保权人的利益。
中国新闻社:在金融支持稳保工作中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着力于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和精准性,请问在提高政策传导效率、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魏革军:“最后一公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去年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充分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先后走访了税务、工信等八个部门,筛选收集了4万余家市场主体的信息,开发上线运行了“惠尔通”平台。截止到2020年末,已实现名单企业100%对接,全年向名单企业累放贷款5317亿,名单企业的贷款余额也达到了1.2万亿元,其中20%以上为首贷户。我们还开发了“秦青优惠贷”的平台,重点是面向年轻团体的创业型的贷款,贷款金额也达到了23亿元,效果也非常不错。
二是着力解决了风险缓释的问题。这主要是通过财政部门设立10亿元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和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对金融机构的相关贷款给予风险补偿和担保。同时协调地方财政对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进行贴息,提高了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着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去年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亮点工作,比如在支持“双循环”畅通方面,依托非居民帐户的创新,我们和上海票交所合作推行了“央行票链通”创新金融产品,通过票据再贴现和跨境人民币助力国际产能合作。在落实“一带一路”的倡议方面,我们还围绕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融资需求,构建“政策工具引导+财政资金担保+企业信用让渡+银行授信保贴”模式,缓解物流和出口企业资金压力。在整个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发挥人民银行系统、西安辖内各级机构的作用,实现同频共振,特别表现在各项政策工具,我们建立了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省市县“三级直连”机制,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准备金等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累计向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资金1089亿元,是2019年的1.5倍。我们的普惠小微企业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累计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也达到了2.2万笔,本金达到了136亿元。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增强资金直达性和精准性,做好有关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创造更好的条件,谢谢。
经济日报:央行近期发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请问是否意味着涉大数据征信业务的机构需要持牌经营?接下来是否会对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规范?未来对央行征信系统运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田地: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关注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近期正在司法部网站和人民银行网站同时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个办法里我们把为金融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用于判断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均认定为信用信息,利用信用信息对个人和企业作出画像、评价等活动均认定为征信业务,从用途上明确了信用信息和征信业务的范围和边界。
在国务院出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七条中有明确规定,“未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因此,个人征信业务需要持牌经营,并纳入征信监管。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未经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应用数字化手段探索征信服务新模式,在进一步拓宽征信业务范围、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同时,非法从事征信业务、侵害信息主体权益等问题也越发突出。《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出台后,人民银行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非法从事征信业务的行为,规范征信市场发展,使征信业步入有规可循、公平竞争、高质量发展的正轨。办法同时规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事征信业务也参照本办法执行。对于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或者查询信用信息,也参照本办法执行。办法出台后将有助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健康发展和合规运行。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猪肉是必不可少的年货产品。生猪稳产保供是重要的相关工作,我想问一下马天禄主任刚才提到了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能不能做进一步介绍?
马天禄: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的落地和推广在实践中面临三个方面的难题,分别是生猪识别难、价格评估难以及防疫难。这三个问题如果无法有效解决,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就无法落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2020年结合生猪稳产保供这一“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工作委紧密合作,选择在生猪产业基础比较好的荣昌区、黔江区、涪陵区三地进行试点,通过大数据赋能和制度创新,探索出重庆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的新模式。
我们主要做法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实现生猪活体资产的抵押登记,并出具有效证明文件。发挥畜牧管理部门“畜牧业直联直报系统”大数据作用,对生猪抵押资产存出栏数、防疫检疫、市场价格等情况进行动态的监管,帮助承贷银行控制生猪抵押资产风险。引入保险公司为生猪投保,通过银保数据共享,解决保险风险和银行贷后管理的难题。邀请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生猪活体抵押的效力进行解读,指导银行和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生猪的活体抵押。从制度框架上支持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创新,解决了生猪活体抵押“不愿贷”、“不能贷”、“不敢贷”的问题。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我们联合重庆银保监局等部门出台了制度,在全市进行推广。截止2020年底,重庆市累计授信生猪活体抵押贷款145笔,累计发放金额达到了1.8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还将继续做好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的推广工作,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抵押物的范围,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来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生猪稳产保供的支持力度。
新华社: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中我们看到登记机构不对登记内容进行实质性的审查。请问如何确保登记内容真实性?如何避免虚假信息带来的融资风险和成本的提升?
谢丹:与实质审查相比,自主登记能够显著提高登记效率,也符合现代登记服务理念和国际上最佳实践经验。在实质审查模式下,当事人要提交担保合同、基础合同以及能够证明交易真实性的全部材料,登记机构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这种模式会显著延长当事人办理登记的时间,增加登记成本,不利于担保权人在担保设立后及时完成登记,取得公示效力。从国际上看,目前已经有71个经济体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登记机构不做实质审查也成为通行做法。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担保交易示范法》也明确提倡自主登记的方式。
对于在自主登记模式下如何保障交易真实性的问题,一方面是办理登记的担保权人有动力和意愿全面准确地填写登记信息。实施统一登记后,办理登记的主体变更为金融机构等担保权人,担保权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在设定担保前会主动核实担保财产的真实状态,也会在登记时全面准确地登记担保财产信息。从前期四个地方的试点情况来看,没有发生因虚假登记出现的纠纷。
第二方面是如果出现错误或者虚假登记,登记系统会提供充分的救济渠道。当事人发现登记内容与实际不符,可以要求担保权人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担保权人不同意变更或注销的,担保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在统一登记系统自主办理异议登记。同时征信中心可以根据生效的法院判决、裁定或者仲裁机构裁决撤销相关登记。此外,统一登记系统的用户均通过身份验证,如果因虚假登记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征信中心可以协助司法部门确定办理登记的当事人身份。
张子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一个补充。
一个是从我们13年来动产担保的登记实践来看,办理登记的担保权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一般都会全面、准确、如实的公示自己的担保权利。
二是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市场主体对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登记机构不作实质性审查也已得到了司法审判的支持。最高法院刚刚颁布的关于适用《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司法解释中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等真实性也进行了规定,明确如果质权人不能举证证明办理登记时应收账款真实存在,法院将不支持其优先受偿权。因此我们认为质权人在开展应收账款质押业务时应当确保其应收账款及办理登记的真实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想问一下在“十四五”期间北京营管部以及北京市的一些金融部门将如何支持北京国际科创中心以及中关村科创金融实验区的工作?目前中关村科创金融实验区的工作推进情况是什么样的?
杨伟中:谢谢记者的提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支持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作为人民银行在北京的派出机构,做好金融支持工作是我们的职责,同时也是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加强来做好科技金融的服务工作。
一是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领,发挥部门合力。我们与北京地方金融监管局、北京银保监局和证监局等部门出台了科创金融的17条,从扩大信贷融资规模、优化融资担保体系、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机构联动、支持金融服务创新、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等六方面构建科技金融工作的长效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达科技型企业的聚集区,创设了“京创通”专项再贴现产品,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设了票据再贴现的窗口,支持金融机构为科技型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便捷化的票据融资服务。2020年,我们累计向高新技术企业投放再贴现资金超过210亿,同时我们联合中关村管委会推出了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的专项产品,既有银行的贷款,也有政府的贴息,融资落地484亿。同时我们也积极推进本外币协同,升级了外债便利化的政策,经过各方合力支持,为科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二是金融机构加强了机制和产品创新,科创金融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优化。营管部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对辖内科技金融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辖内金融机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内部考核、创新金融产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能力,同时,也加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的管理,中关村示范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目前已经达到了66家,科技金融的密度居全国前列,北京科技金融生态在持续完善。
三是加强金融科技的赋能,释放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北京银企对接系统,提升科创企业信贷覆盖面的作用。已将全市4.5万户科创企业纳入我们银企对接的范围。截至2020年末,已实现贷款落地近150亿元,创新搭建了创信融的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并在中关村率先落地,助力银行大幅提升贷款特别是纯信用贷款的效率,平均贷款时长由10个工作日大幅度压缩至12分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20年全年辖内银行向高新技术产业发放贷款5581亿元,同比增长20%,惠及企业1.6万户,同比增长27%。高新技术企业发债融资3280亿元。截至2020年末,北京科创版上市公司数量达34家,募集金额529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宣布支持北京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实验区,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是“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也是支持北京自贸区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最近我们营管部正在积极打造以创建中关村科创金融实验区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北京的科创金融政策体系。科创金融实验区的工作正在报批过程中,人行营管部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动此项工作的落地、落实、落细,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路透社:请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中国网站的建设,与央行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平台建设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田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双牵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40多家成员单位参加,共同推进的社会信用建设系统性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包含许多专项工程,其中“信用中国”网站建设与“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平台”建设都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信用中国网站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指导,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办,并由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提供技术支持。该网站主要承担诚信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宣传工作主要包括政策法规、诚信文化、行业信用、城市信用宣传推介等。信息发布包括政府信息公示、行业商会信息公示、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公示、失信惩戒对象信息公示等。
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平台是指根据国务院决定,应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平台,该平台今年1月1日已经正式运行,为生产设备、应收账款、仓单、融资租赁、保理、所有权保留等动产和权利担保办理统一登记和查询服务。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有效解决了附着在统一动产或权利上的担保交易信息分散、不透明、易产生权利冲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有助于优化我国的营商环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办理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查询,确保了登记遵循同样的规则,实现了登记的集中,符合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关于“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的评估标准。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是我国唯一得到世界银行认可的担保系统。前期我们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开展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统一登记试点工作,也得到了世界银行的充分肯定。
二是有助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动产担保融资发展。中小微企业缺乏不动产,多依赖应收账款、存货、生产设备等动产和权利进行担保融资,通过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高效、自主、低成本的登记,可以提高担保融资的透明度和确定性,降低信贷机构放贷成本,从而推动中小微企业最大限度的利用其动产和权利获得融资。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请问金融支持这方面发展有哪些具体举措?
魏革军:制造业是陕西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陕西在在高端装备制造、飞机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潜力,我们知道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近年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将金融支持陕西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和助推陕西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做了一些工作。
一方面,我们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的力度,强化对先进制造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我们多次适时的进行窗口指导,及时的把中央和总行的政策传达给金融机构,我们知道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在信贷结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其中对制造业、普惠小微企业、农业都提出了结构性的要求,要求金融机构确保完成全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0%的目标。我们向全省的金融机构推送了包含4000家制造业企业的稳保名单,并督促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合力,推动各级财政部门对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法人机构进行直接的贴息,有效降低了制造业的融资成本。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2020年全省制造业贷款的增速比上年提升了7.6个百分点。2020年全省制造业还通过银行间市场募集资金630亿元,新增的12家上市公司中先进制造业企业占到了10家。作为陕西制造业之都的西安上市公司的市值有1万多亿元,位居西部第二,其中70%以上为制造业企业。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完善金融支持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制度,多措并举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了高技术企业领办行制度。截至2020年末,陕西省16家领办行已服务高技术产业2931家,较上年同期增长46%,贷款余额达到了438亿元。二是强化再贴现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我们运用再贴现工具创设“科创票链通”融资模式,2020年以来,通过再贴现已累计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票据融资超过65亿元。三是支持金融机构设立服务科技创新的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为陕西科技型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目前这类机构总数已超过30家。四是助推民营制造业企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其中民营先进制造业企业迅速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都提出了陕西追赶超越的目标,其中对陕西发展先进制造业寄予厚望,刚刚闭幕的陕西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也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下一步,西安分行将继续推进和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前不久我们已经通过省政府申请了西安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在这方面做进一步探索。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初创时期的制造业金融服务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我们将以科创金融改革创新为契机,推动投贷联动发展,支持股权、创投、产投、私募基金的发展,围绕科技产业链持续打造科技金融的生态链,助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二代征信系统在2020年已经正式上线,请问自去年上线以来,系统运行情况如何?
张子红: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是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中心建设的一代征信系统从2006年开始正式运行,多年来在促进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征信中心持续开展系统的优化升级。二代征信系统从2020年1月19日起,开始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征信查询服务。二代征信系统上线以来,在服务效能、运行效能、安全性能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行。收录的信息规模稳步增长,接入机构不断增加,查询量显著提升。截止到2020年12月底,征信系统共收录超过11亿自然人,6092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业务分别接入放贷机构3904家和3712家。2020年全年,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业务日均查询分别达866万次、19万次,单日最高查询量分别达1445万次、117次万次。2020年,征信系统在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便民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当然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不断发展,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二代征信系统功能,在丰富信息内容、便利信息报送、优化展示形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不断改进,使之更安全、便捷、高效。
经济参考报:2020年疫情对文化企业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北京市“两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支持文化创新的发展。请问人民银行营管部在金融支持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效果怎么样?
杨伟中: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市多次提出要精心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通过强化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政银企对接,开展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北京与文化产业直接相关的企业贷款规模、发债融资规模在全国均居于领先地位。2018—2020年,北京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有贷户数年均增长38%。2020年新冠疫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相关部门主要通过四方面的举措支持文化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以及长期健康的发展。
一是加强了政策引领。2020年推动出台北京文化28条和文化金融22条。将文化企业纳入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重点支持对象。为文化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创新推出“京文通”再贴现产品,提升优质文化企业票据融资的便利度,实现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机融合。
二是强化政银企对接。线上,我们对接北京市政银企对接系统,推动辖内银行走访了近8000户文化类企业,共计1.7万人次,实现了贷款落地44.3亿元。线下,联合相关部门多次组织文化专场的融资对接会,充分发挥辖内文化特色的银行支行、专营支行在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千方百计破解文化企业的融资痛点和难题。
三是多措并举降低文化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银行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文化企业降低综合费率0.5个百分点。同时,推动发挥北京文化投贷奖政策以及各区专项奖补资金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文化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是加快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国务院批复的北京“两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以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为依托,支持文化创新发展。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推动建立了东城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工作的协同机制,稳步推进首都文化金融的建设。目前正在推进文化金融专营机构的组织认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北京文化金融的生态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以北京“两区”建设为契机,推动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从政策、制度、资金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助力文化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金融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过去这一年在助力普惠小微获贷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马天禄:2020年下半年以来为推动金融支持政策快速直达实体经济,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立足“三个搬”,着力推进首贷续贷中心建设。半年多时间我们全市共建成了32个首贷续贷中心,累计为899户企业发放贷款958笔、金额19.2亿,加权平均利率为4.7%。
第一个“搬”就是将政策和银行产品搬近市场主体。金融政策、金融产品有很多,但是市场主体尤其是首贷户不一定了解。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将银行服务搬进与市场主体办事密切相关的区县政府的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公开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优惠政策清单,发布了100多款银行信用贷款的产品。为市场主体了解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第二个“搬”就是将银行和市场主体的对接搬上了二维码。小微等市场主体为了获得首次贷款或者是续贷的金融服务,往往要在银行之间来回奔走,“脚底成本”很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线上推出了“渝融通”银企融资对接服务二维码。市场主体通过微信扫码就可以提交融资需求,之后企业需求定单就会同时向重庆市400多家银行及其区县的分支机构的千余名客户经理推送,这就形成了多对一服务竞争机制,变银行“挑客户”为银行“抢客户”、企业“挑银行”。“小的市场主体”也能享受“大客户”的待遇。
第三个“搬”是将融资的堵点难点搬走。因为以前小微等市场主体首贷或者是续贷遇到困难不知道在哪解决。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提出了“12511”限时办结要求。也就是1天上报发布融资信息,2天完成调查和资料收集,5天落实授信条件,1天做出放贷决定,1天告知客户结果。首贷、续贷中心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精准识别融资堵点和难点。后续我们还将组织银行进行实地走访、集中会诊,主动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困难。
中国日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登记系统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把所有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的种类纳入到登记范围,能不能解释一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是否继续扩大登记范围?如何确保以前的旧系统和新系统之间能够有序衔接?
谢丹:《决定》在确定统一登记范围时,主要是从便利企业融资的角度,在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应纳尽纳,将企业融资中常用的动产和权利担保业务,比如说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存单、仓单、提单质押,以及融资租赁、保理、所有权保留等具有担保功能的交易都纳入进来。《决定》也明确了一些特殊类型的动产和权利担保不纳入统一登记,包括机动车、船舶、航空器抵押,债券、基金份额、股权质押,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
本次未将特殊动产纳入统一登记范围,主要考虑了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二是相关动产的特殊性,三是国际上的做法。
比如机动车、船舶、航空器抵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海商法、民用航空法,分别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船舶登记部门、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负责登记;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专利和商标质押,按照著作权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商标法实施条例,分别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专利行政部门和商标局负责。民法典实施后相关法律法规仍然有效。关于债券、基金份额、股权质押,此类权利在取得时已经登记在相关主管部门或电子交易平台的登记系统中,从便利当事人、保障交易安全和效率的角度,不宜将其取得登记和质押登记相分离。从国际上看,一般也没有将这些特殊动产纳入统一登记的范围。
同时《决定》充分考虑了实践发展的需要,为纳入其他担保类型预留了空间,今后如纳入其他担保类型确有必要,且时机成熟,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履行报批程序。
张子红:2007年登记系统建立以来,一直很好地运行。去年国务院的《决定》主要是把市场监管总局的四类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划给人民银行,由征信中心承担。前面已经介绍了,我们已经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进行了试点。在《决定》发布以后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认真研究了筹备工作,我们在去年的12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动产抵押登记职责调整后过渡方案的公告,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并明确了过渡期的安排,确保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的顺利衔接、平稳过渡。
一是今年1月1日后新增的登记及之前已登记的变更和注销均在统一登记系统办理,此前已做的登记不需要重新登记。如果市场主体有公示的需要,统一登记系统提供之前所做登记的补录登记服务。
二是在今年的1月1日前已办理的历史动产抵押登记的数据、过渡期内法定查询义务仍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但统一登记系统增加了便民服务的功能,提供辅助查询服务,目前统一登记系统已经接收了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业务系统”的存量历史动产抵押登记数据,并且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提供查询服务。
三是为了保障市场有序过渡,征信中心开展了面向人民银行分支行、全国性金融机构、登记系统用户代表的业务逐级培训。并且通过人民银行网站、官微、微博及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宣传,回应社会关切,并设立专门的客服坐席服务团队,通过4008108866的客服电话为市场主体提供保障。
从2021年1月1日至目前,新发生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四类动产抵押登记的占比已经超过了9%,市场反映比较良好,整体过渡比较平稳。
罗延枫:今天保市场主体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