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资本市场“散户化”态势日益明显,市场定价权正在发生变化,以往金融机构主导的模式正在越来越多面临散户的挑战。近期白银市场的震荡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平民阶层对于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不满,金融震荡背后凸显的社会结构问题值得深思。
“美国白银运动”领导者威廉·布莱恩在1896年美国民主党大会上发表“黄金十字架”演说,呼吁“白银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复兴”的时候,可能无法想象百年后的新“白银运动”的目标不再是解决货币供应不足的问题,而是完全转向为货币超宽松环境下的投机牟利。或许稍微能令其欣慰的是,无论是他所呼吁的还是百年后“白银运动”的背后,都有着普通民众对于美国金融机构的不满和抗争。
本轮美国散户投资者对白银的热切关注始于红迪网站的相关发帖。该网站用户发帖表示,考虑到白银与黄金在储量和价格上的严重倒挂,尤其是白银作为工业用金属的未来需求,白银价格明显被美国政府和华尔街人为压低,呼吁散户大举买入获利并打垮华尔街巨头。
在美国散户与机构“游戏驿站”、AMC等股票多空交手之后,散户的投资热情受到上述发帖的引导转向白银市场。受此影响,银价和成交量从1月底至2月2日迅速飙升。伦敦金银市场协会2月2日发布报告表示,白银价格从1月28日的每盎司25美元一路飙升至2月1日的30美元左右,随后涨势开始放缓。随着银价飙升至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伦敦市场的白银成交量2月1日飙升至10.06亿盎司,是近几个月正常水平的3倍。
针对这一态势,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宣布对市场欺诈和操纵行为保持警惕的同时,表示将解决白银衍生品的潜在威胁。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随后将白银期货的保证金上调18%。受此影响,2月2日,美国COMEX金属期货产品每日交易数据显示,投资者持仓主要集中的3月份合约和5月份合约价格分别回落至29美元和28美元左右,但是仍有大量未平仓合约。
理解上述事态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白银究竟有没有被低估,或者说散户对于白银走势的评估与机构投资者有无根本区别。
事实上,机构投资者对于白银走势的看法与散户投资者的看涨观点并无过大差别。回顾2020年,自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大类资产配置转向实物资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贵金属市场迎来了一波上涨。白银在2020年的涨幅事实上已经达到了48%,甚至跑赢了吸引眼球的黄金收益。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评估认为从基础面看白银具备一定的上涨支撑。从供给层面看,世界白银协会去年年底评估认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银矿产能下降6.3%至7.8亿盎司。从需求层面看,疫情造成需求呈现V字型震荡,虽然全年仍然处于低位,但较2019年水平增长3.5亿盎司。从投资层面看,疫情带来的避险需求造成2020年全年白银相关ETF产品和实物投资激增,全球白银持有量首次超过10亿盎司。
展望2021年,投资者认为疫情的持续扩散、地缘政治冲突和美元走势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将持续为贵金属提供支撑。与此同时,伴随世界主要国家强化对《巴黎协议》的承诺落实,白银在光伏产业、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的需求将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世界白银协会认为,尽管全球白银市场存在一定的供大于求,但是强劲的全球白银投资需求将很快吸收剩余产能。
正是基于供需层面评估,多数投资者与此次“白银运动”的散户预期一致:白银是2021年大类资产投资中的“首选”,机构投资者将白银的价格预期范围设定在28至30美元/盎司之间,甚至有投资者认为可能触及更高点位。至于红迪网站中所提到的“金银比超出历史正常水平”,这一点已被纳入了投资者的预期和评估依据之中。两者唯一的区别是,网络平台认为白银价格应该是1000美元/盎司,而不是机构的保守价格。
从这一角度而言,散户的白银市场投资操作很难被视为从“金融系统的蠢行中获利”。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强调金属期货市场可能存在“市场欺诈”,也是为什么纽约商品交易所会上调相关保证金比例。
如果说市场逻辑在上述投资行为过程中解释力不足,或许美国金融市场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以及造成的民众不满能够提供一定的解释。
近年来,互联网普及推动传统金融投资的平民化,美国资本市场“散户化”态势日益明显,居家工作期间的美国民众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市场,这是造成近期美股市场和白银市场波动的投资主体结构基础。伴随着散户化趋势,市场定价权正在发生变化,以往金融机构主导的模式正在越来越多面临散户的挑战。事实上,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和“民粹思潮”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民众热衷于挑战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金融机构。这是理解近期美国资本市场波动的市场结构基础和市场心理要素。
因此,正如布莱恩“黄金十字架”演讲抓住了美国民众对于白银“平民金属”的偏好和金本位制造成通货紧缩的憎恶;此次的市场震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平民阶层对于华尔街机构的不满。
游戏驿站的股价已经回落,白银的价格在2月2日也出现了大幅回落,两者迟早会回归市场均衡水平,网络投资者对于华尔街的挑战热潮也终将会过去。但从19世纪到21世纪美国民众对华尔街一次次挑战的深层因素仍然存在。这一次次挑战无论其结果如何,留下来的或许是全球民众对美国金融系统的再审视,对金融震荡背后凸显的社会结构问题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