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
陆家嘴观察 2021年8月19日 17:08:34  阅读量:38442

       中国金融网讯    近日,中银协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五年发布该报告。《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牵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汇丰银行(中国)等11家常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撰写。

       《报告》总结了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政策,介绍了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情况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市场加速开放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特殊经济区发展、深化贸易金融中人民币影响力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及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进展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美联储、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均保持宽松,而我国货币政策则“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利率、汇率均在全球市场保持较强的稳定性,人民币“全球避险资产”的功能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境外主体和资金选择进入我国金融市场。

       2020年,我国跨境人民币政策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又上新台阶。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积极出台跨境人民币政策,体现了多部门协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思路。大湾区、上海自贸区、海南自贸港等地均立足于各自区域发展,推出跨境人民币重点创新业务区域性政策试点。

       二、2020年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情况

       2020年,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使用比例创历史新高;跨境人民币收支更加的均衡;证券投资领域跨境结算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在全部跨境结算中占比继续提升。同年,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8.38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收款14.1万亿元,同比增长40.7%;付款14.28万亿元,同比增长48.1%。收付比为1:1.01,净流出1,857.87亿元,2019年为净流入3,605.28亿元,跨境收支更加均衡。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金额的比重为47.4%,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9.28个百分点。从地区结构上看,上海、北京、深圳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分列全国前三,合计占全国总量超过七成;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稳步上升。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程不断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沪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黄金国际版等人民币投资渠道陆续放开。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彭博、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均已将中国债券纳入指数,这是对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肯定,也是中国金融业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体现。目前,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心态已经从观望和试水阶段转向制定系统性的长期投资计划阶段。

       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陷入严重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明显,疫情影响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来自内外部的多方挑战。

       一方面,疫情危机中,各国央行释放大量流动性,美国更是再次开启量化宽松。全球性货币凭借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巩固了全球流动性供给的地位。中美经贸摩擦未来可能不仅局限在当前的贸易、投资、科技、人才等领域,地缘冲突也可能加剧,这些都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定压力。同时,我国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点开设和经营时间都要少于美资、欧资银行,因此,人民币使用在当地金融系统的推广和推动力度仍然不够。相比当地货币或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理财和投资产品较少,境外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可选择空间有限,势必影响其增持人民币的意愿。

       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在当前经济总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在下一个十年如何向更高水平迈进将仍会是摆在各市场主体面前的重要课题。国内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带来的进出口比重变化以及实体经济发展调整所面临的内外部阻力也会给人民币跨境使用带来挑战。同时,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国际化专管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较高要求。

       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新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主动调整方向,以经济内循环为主,减轻我国对外依赖性,使得我国经济基本面更加稳定,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民币运用到跨境贸易中去,使得人民币币值更加趋于稳定,在国际结算和交易中更受青睐。同时,在“双循环”格局中,我国以内循环为主将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立足于内循环的发展,我国有望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得以进一步升级,经济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将更加有韧劲,有利于确保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实体经济的真实发展需求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现实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作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之路,通过互利、共赢、合作扩大利益汇合点,因而中国同各方的互信和认同度高,交流往来渠道通畅,信息交换开放便利,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优势都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关键前提因素。中国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投资往来愈发密切,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提升,这些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以及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此外,繁荣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也为所在国家和地区加快创新、增强金融综合竞争力、提高国际金融市场话语权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引导“一带一路”合作向金融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纵深不断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加速,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在岸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逐步开放,也使得境外投资流入显著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的资金筹措成本,增加了融资多样性。受益于境外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和配置资产的需求增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跨国企业对外贸易投资业务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持续走高,人民币外债占比同样持续升高。

       五、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策略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与重大国家战略和金融改革政策优势协同,方可行稳致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于牢牢把握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权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等方面成果频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把握、融入、服务这一重大战略,顺势而为促进自身业务量的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全局的完善。近年来,有较多与人民币跨境支付使用相关的产品创新、模式更迭、政策松绑等在各地自贸区(港)内试点开展,作为最重要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提供者,银行业金融机构深知只有把握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并积极拓展运用以更好地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才能抢占下一个人民币跨境业务增长点。

       随着境内企业“走出去”稳固推进,跨境人民币贷款“借、用、还”的闭环流转生态已经逐渐形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不断开展,贷款融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发展,石油等大宗商品人民币直接计价结算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下一步,为更好地服务“走出去”企业,建议银行业重点关注中资企业人民币融资需求,扩大人民币使用比重;对大型跨国中资企业提供境内外联动的全流程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和共建国家的项目业主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对还款来源为外币收入的贷款业务制定远期结汇方案;对优质诚信企业提供便利化试点服务。

       《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银发﹝2020﹞330号)出台后,跨境人民币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全面落地、资本项目下收付要求进一步放松、贸易新业态支持政策优化完善,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抓紧政策机遇,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使用,切实做好优质企业的认定标准和动态调整机制等风控措施与方案的制定,向企业做好跨境人民币新规的政策传导及解读,结合客户实际需求研究跨境人民币使用的新渠道及新模式,力促扩大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企业数量。二是加强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广使用,优化完善资本项下业务流程,探索“银证合作”业务模式,推动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三是配合电子化单证审核新规做好数字化建设与产品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在更多场景中使用,调动跨境人民币使用意愿。

       六、政策建议

       建议能够参照外汇政策管理方式按不同业务场景形成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指引汇编,更好地促进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主体合规意识的形成和业务合规办理;建议继续按照“本币优先”原则优化相关政策,在制度建设中更多设置币种转换因子和汇率风险因子,在额度、期限等方面给予人民币便利,引导市场主体尽量使用人民币办理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业务;建议考虑为中资金融机构设定跨境人民币专项贷款规模,以鼓励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建议以场景带动人民币跨境循环使用,在国际贸易中增加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协定条款;建议不断完善我国人民币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加快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开放;建议“十四五”期间考虑设计、推广并使用“新能源+跨境人民币”模式等。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