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中国金融网讯 当前受全球疫情形势复杂、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外贸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外贸基本盘决策部署,持续发挥在跨境业务领域的专业优势,不断优化服务、创新模式,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资保驾护航。
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降低企业汇率风险 中国银行一直在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2022年上半年,中行境内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稳居市场第一。中行持续加大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宣传和推广,在绝大多数境外机构开办人民币业务,覆盖近60个国家和地区;引导企业在对外投资和贸易中使用本币计价结算,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节省财务成本、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境内外一体化经营。 某“走出去”央企计划在菲律宾进行对外投资竞标和开展相关建设,中国银行马尼拉分行围绕客户需求,利用在当地经营有利条件,为企业定制全方位服务方案,推动项目以人民币结算及融资,促进当地人民币市场发展。 此外,中国银行连续10年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最新一期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基于全球3400多家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调研,展示人民币国际化最新进展情况,为企业跟踪人民币市场发展、发现商机提供了宝贵借鉴。 落实简政放权,推广贸易投资结算便利化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本外币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业务,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优质企业直接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本外币跨境结算,免于事先繁琐的单据审核。中国银行全面贯彻人民银行和外汇局部署,在外汇跨境结算方面,在已落地贸易投资便利试点的绝大部分省区均获得了试点资格,服务覆盖我国对外贸易主力地区;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作为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牵头行,各分行纷纷发挥牵头作用,带领当地同业制定和共享优质企业“白名单”,为3600多家企业办理了跨境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业务,让企业享受到简化单据审核、提升收付效率的服务。 某大型航空公司每年服务贸易收支笔数超5000笔,以往办理跨境收支业务时均需提供复杂的证明材料。服务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出台后,中国银行第一时间向该公司介绍最新政策,并为客户争取到首批试点资格。参加试点后,单笔业务办理时间缩短至5分钟,全年业务预计将节省超1000小时,大大降低了企业准备和传递资料的成本,尤其在疫情期间更好地支持了企业复工营运,助力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紧跟企业经营模式变化,创新开展新型离岸贸易服务 近年来,部分国内企业出于全球经营发展、规避关税壁垒等考虑,在境外成立了工厂或采购中心等实体,但与贸易相关的资金结算、信息处理及相关管理和服务仍然保留在境内,特别是RCEP协定正式生效后,国内企业利用“区域内原产地累积规则”在境外建厂或开展合作,产生了大量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模式。这种新贸易模式对银行审核交易背景、办理跨境汇款带来挑战,中国银行凭借长久以来积累的外贸服务专业优势,为各类参与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 境内某国有纺织企业,计划将生产环节转移至东南亚国家,由当地加工完成后在境外第三国销售,如按照传统的业务管理要求,该公司将面临出口货物及回款品名不一致、出口收汇与海关报关数据不匹配等问题。中国银行利用专业优势,为客户详细介绍了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相关政策,在确保业务背景真实的前提下,设计了更加优化的资金结算服务方案,保障了该公司跨境资金的正常收付,也助力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 优化数字化场景服务,节省外贸企业“脚底成本” 疫情时期,众多企业无法全面复工,采取远程办公方式恢复经营。针对企业远程开展跨境贸易结算的需求,中国银行依据相关监管政策,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跨境汇款电子单证在线审核、在线支付、在线结汇等服务,足不出户即可一站式办理跨境业务。 今年上半年,受外部市场动荡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外贸企业普遍担忧会产生汇兑损失。某广东外贸企业从境外收款需求频繁,通过使用中国银行提供的在线“挂单结汇”功能,该企业抓住汇率波动有利时点,增加出口结汇收益,最大程度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 下一步,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模式,为对外经贸发展提质增效、助力稳住经济大盘贡献更多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