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中国经济的温度计——六大银行的一季度业绩报告,为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气象。在当前的复杂经济环境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些银行业的主力军,其业绩表现不仅是自身经营的晴雨表,更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压力与转型挑战的缩影。
一、业绩面临的双重压力
数据显示,六大行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普遍出现下降,2024年一季度,六大行中四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更是全面下降。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金融市场的两大压力: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二是金融市场自身的转型调整压力。
宏观经济的下行趋势,导致企业融资需求减少,进而影响银行的利息净收入。特别是对于国有大行而言,其传统的利息收入模式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与此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全面下降,也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加大,以及金融监管趋严,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等因素。
二、良好的资产质量和持续向好的信号
尽管面临压力,六大行的资产质量却持续向好。较去年年末,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尤其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工商银行与去年年末相持平。这表明在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能够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凸显了大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专业性和稳健性。
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小幅上升,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显示了其服务于“三农”和社区银行业务相对稳固的竞争优势。拨备覆盖率的数据也传递出积极信号,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300%,显示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在一季度营业收入方面,六大行可大致分为三梯队,第一梯队为2000亿元以上,该梯队有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第二梯队为1000亿~2000亿元,该梯队有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则为第三梯队。
三、金融主力军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面对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六大行的业绩承压。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反映出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对银行传统盈利模式的冲击。而息差的持续压缩,更是挑战了银行的利润增长点。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普遍下降,则暴露了银行在创新能力和服务多样化上的不足。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大银行需要加快转型步伐,通过科技提升服务效率,拓宽收入渠道,以应对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
四、转型与发展的新路径
在经营业绩承压的同时,各大银行正积极探索转型。邮储银行通过聚焦中间业务产品,拓宽中收来源;其他银行也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零售银行业务的投入,强化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的发展,以适应市场变化。
互联网金融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也为传统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升风控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是银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六大行的一季度成绩单,既包含了挑战也蕴含了机遇。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面对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六大行等传统金融主力军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以更加灵活和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风险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