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金牛
近期,随着贷款中介机构的频繁出现和推广,一些不法中介利用各种手段诱导消费者进行转贷操作,实际上是在进行违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风险和隐患。这些贷款中介机构通过内部审批、高额低息等层层包装,诱导消费者进行系列违规操作,但实际上并没有与银行合作。
近期,一些贷款中介机构提供的“转贷降息”业务实质上是房贷转经营贷的操作。他们以“贷款降息”为主要噱头进行揽客,声称可以帮助消费者降低利息,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风险。一些中介机构甚至冒充银行官方身份,混淆概念以错误引导客户,让消费者陷入高额利息和服务费的陷阱中。
贷款中介利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时机,试图通过包装银行官方身份来吸引客户。他们向消费者宣传自己与银行有“内部关系”,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再降低房贷利率,加快贷款申请审批速度等。然而,这些都是虚假宣传,实际上这些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只是在进行欺诈行为。
贷款中介的存在已成为信贷市场的一大公害。他们以低息、快捷为诱饵,实际上却是在给消费者带来风险和隐患。放款周期长、高额利息、高额服务费等问题让消费者陷入贷款陷阱,导致资金链断裂、信息安全受损等严重后果。
监管方和银行多次发布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贷款中介机构的风险。多地银行发布声明,强调与中介机构并无合作关系;监管方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随意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等。
在此背景下,监管方应加强对贷款中介机构的监管,严惩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不轻信贷款中介的诱惑,谨慎选择贷款机构,避免陷入贷款陷阱。信贷市场需要清理整顿,让消费者在借款过程中能够得到真实、合法、透明的服务,避免损失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