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 | 金光
2024年上半年,中国居民“提前还房贷”的现象未见缓解,反而呈现出加剧的趋势。这一问题不仅让居民的财务压力得到缓解,也让银行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根据最新的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第一档和第二档共计19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2023年末出现减少,只有5家银行实现了增长。
在2024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减少超过3200亿元,具体数据为3254.71亿元。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全年的5568.57亿元减少了幅度依然显著。作为房贷发放的主力军,国有大行受到提前还贷的冲击最为明显。除了邮储银行实现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其他五大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均出现下降。其中,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贷款减少幅度最大,各自减少超过千亿元,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
在股份制银行方面,10家股份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降幅相对较小。招行和兴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减少100.47亿元和107.41亿元,而中信银行和浙商银行的贷款余额则分别增长了172.86亿元和174.51亿元。
不仅贷款余额减少,大中型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几乎全线走高。根据14家大中型上市银行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13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出现上升,只有1家银行不良率下降。在国有大行中,只有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实现了“双降”。其他五大行的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其中工商银行的不良率最高,达0.60%,而交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最低,为0.48%。
在股份制银行中,披露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质量的7家银行中,不良率全线走高。渤海银行的个人住房和商业用房贷款不良率已达到1.31%,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而招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4%,在股份行中最低。
银行对居民提前还贷的抵触情绪可以理解,主要原因在于按揭贷款被视为优质资产,风险小、利润高。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且房价持续下跌,居民对提前还贷的动机就会持续存在。居民提前“还房贷”反映了他们主动“降杠杆”的意愿,而开发商则因不再拿地而主动“降杠杆”。
总的来看,当前的市场环境使得银行的房贷业务面临巨大的压力,居民的提前还贷行为将继续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而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重新审视其贷款策略,以应对这一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