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满沧
七月流火,第三十三届夏季奥运会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法国巴黎。古老的巴黎,时尚的奥运。通过电视和手机屏幕看到游船如织的塞纳河、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和庄严神秘的巴黎圣母院,让我不由得想起那年在巴黎学习的美好时光。一转眼,竟然近二十年过去了。
2005年4月至7月,总行委派我到法国巴黎国民银行(BNP)跟班学习,我先后在其所属的法国零售银行、公司和投资银行的固定收益部、国际零售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所属的Cetelem消费信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核心业务部门学习,收获颇丰。工作学习之余,漫步巴黎,感受这座世界艺术之都、文化之都和浪漫之都的无穷魅力。今年,距巴黎第一次举行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整整过去一百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那次在巴黎提炼出的。所以,这次举办巴黎更是煞费苦心,别出心裁地在塞纳河上举行流动型开放式的开幕式,表演的内容和风格有些争议,但这些天才般的创意也只有法国人才能想得出、做得到。
那年,在巴黎,我租居在塞纳河边莫里哀街道上的一间小公寓里,下楼步行十分钟,就到卢浮宫广场,过桥就可到对岸不远处的奥赛博物馆等景点。周围稍远一些,还有巴黎圣母院、蓬皮杜艺术中心、荣军院、罗丹美术馆、巴黎歌剧院、卢森堡公园、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景点。每逢周末,卢浮宫博物馆免费开放,我总是一大早就坐在广场边的雕塑下,欣赏阳光照耀在由贝律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上,开门后第一批涌进去呆上一天,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应接不暇,看得似懂非懂,但并不觉得累,曾与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蒙娜丽莎遇见多次。晚饭后,席地坐在横跨塞纳河的任何一座桥上,喝着可乐,闲听桥上年轻人组成的小乐队自弹自唱,听不懂歌词没关系,悦耳悦心即可。此时,天边的夕阳余晖映照着卢浮宫华丽宏大的建筑群和精美雕塑,各种各样的游船满载着欢笑的游人,慢慢驶在流光溢彩的塞纳河波光里,这场景让我想起朱自清曾描写过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远处被亮化的埃菲尔铁塔,在夜空中不断变化着射灯的颜色,如梦如幻,浪漫多情,勾人魂魄。我想世界各地的文人和艺术家之所以做梦都想抵达巴黎,因为每个人心中都留恋着一个别样的巴黎。
节假日,住在塞纳河边最适合散步,因为巴黎整座城市规划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处发散,而又以塞纳河两岸为界限,即使是你初到巴黎,自由游走也不会迷失方向。法国的节假日较多,银行跟随放假后,我一大早就背起相机,包里装着地图、法棍和水,沿着塞纳河沿岸,把巴黎上述最著名的景点参观好几遍。横跨塞纳河两岸的桥各有不同的美,其中压力山大三世桥最著名。该桥是1900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纪念两国的友谊送给法国的,并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这次奥运会,该桥成为公路自行车计时赛、马拉松、游泳、铁人三项的终点。在桥上四座壮观的鎏金铜像塔柱和两侧华丽的镀金铜雕像之下,搭满观众席。不远处的埃菲尔铁塔下的战神广场,则成为沙滩排球比赛场。协和广场矗立的著名埃及方尖碑下,将举办自由式小轮车、霹雳舞、滑板和三人篮球赛。位于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大皇宫始建于1900年,当时是为承办巴黎世博会而修建,这里成为击剑、跆拳道的比赛场。法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荣军院建筑群是于1687年路易十四统治期间建造的,包括博物馆、纪念碑、医院和退伍军人养老院,拿破仑·波拿巴的陵墓就在荣军院的拱顶之下,这里举行射箭比赛,同时也是马拉松比赛的终点。凡尔赛宫曾是路易十四的宫廷以及法国皇室的中心,一直延续到法国大革命,1979年成为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法国遗址,这里承办马术、越野赛、场地障碍赛、现代五项比赛。以上这些临时建起的奥运场地随后拆除恢复原貌,这一设计确实很巴黎!
那年,我在巴黎,因为喜欢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电影《巴黎最后一班地铁》,曾寻访蒙马特高地,无意间来到白色的圣心大教堂。蒙马特是巴黎的高处,也是看落日的最佳地。寂静蜿蜒的小路与右边的圣心大教堂相连,背面是16世纪就存在的古老葡萄园。在这里,我品尝到正宗的法国葡萄酒。和在巴黎圣母院的感觉一样,圣心大教堂四壁悬挂的油画、站立的雕塑、巨大玻璃窗上的斑斓色彩和神秘安静的气氛等,令我心生敬畏。
那年,行走巴黎,每一次的探访,便是对精神的抚慰,心灵的抵达。我仿佛穿行在法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长廊里,回望人类文明,感知艺术魅力,我知道塞纳河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所有像我一样的籍籍无名者和初来乍到者。确实,从古至今,巴黎的开放和包容与我们伟大 的盛唐时代颇为相似。这正是开幕式表演向世界表达的主题。
那年,在巴黎,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咖啡馆和书店。在塞纳河左岸,围绕着圣米歇尔和圣日耳曼大街的交汇处,圣日耳曼区、拉丁区和卢森堡区那些地方的咖啡馆最著名,文化精英汇集在这里,思想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如著名的“普罗可布”“双叟”和“花神”咖啡馆。当年的伏尔泰、巴尔扎克、雨果、萨特、波伏娃、毕加索等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曾经频频光临。我慕名前来品尝,发现咖啡馆贴着告示,不允许在此使用手提电脑。巴黎人坚持认为,咖啡馆的用途就是社交聊天、阅读或独处发呆休息。我环顾四周发现,很多人仅点一杯咖啡,手捧一本书,坐在咖啡馆里或外面的椅子上,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他们怡然自得的神情和微笑,也自然成为被路人欣赏的街边风景组成元素。
按照现在的时尚语言,巴黎莎士比亚书店是“网红打卡地”。书店位于巴黎左岸,巴黎圣母院对岸,当年海明威曾经常光顾。二战时,因法国沦陷关闭,1951年重新开张,后因替乔伊斯出版被欧美列为禁书的文学巨著《尤利西斯》而声名鹊起,现在成为巴黎著名的文化景点。这次奥运会开幕式上也有拉美后裔读书时与白人女子眉目传情的表演,告诉世界热爱阅读也是巴黎人的生活方式。我因为上一年在英国欧洲商学院学习时,利用假期专门到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镇拜访过,所以对该书店很感兴趣。有一天,我上午参观完巴黎圣母院后,下午走进该书店,看到书店张贴着“请勿拍照”告示,店主希望游客不要干扰别人阅读。我来到书店二楼的图书馆,这里安静得令人感觉到有博物馆或教堂般的神圣。我终于明白了巴黎作为艺术和浪漫之都的永恒魅力,就在于人人喜欢沉醉在书店、咖啡馆和对阅读的热爱中,历经时光积淀出的这种独特气质是最巴黎的。
那年,在巴黎,我贪婪地呼吸着风中飘来的文学和艺术古老气息,努力学习法国国民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客户分类及营销体系、风险控制和集中处理机制等,尤其是银行计算机系统替代人工作业的技术羡慕不已。
记得5月的一天,我到香榭丽舍支行学习,并与该支行行长Pierre Ramadier先生座谈。“香榭丽舍”是由我国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根据法语ELYSEES翻译的中文名字。香榭丽舍大街因两端坐落着世界著名的建筑凯旋门和协和广场而闻名,两边出售世界名牌商品的商场林立,确实是购物天堂,世界各国著名银行也云集在这条并不太长的大街上,据统计当时共设有174个银行营业网点,金融同业竞争异常剧烈。当时,香榭丽舍支行是一家充满竞争力的城区零售银行,共有17个营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巴黎市的第八区和第九区,280名员工主要配置在前台营销部门。该支行在巴黎市区所有同业金融机构中的市场占比为7%左右,在本辖区的市场份额为20%。法国国民银行下属的大巴黎和郊区零售银行32家支行的业务净收入中,有8%来自于香榭丽舍支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绝不是偶然,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架构设计、商业化的员工配置、对存量客户科学分类、提供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和服务类型、与上级行和其它部门整合金融产品等方面的经验是当时国内银行所缺乏的,尤其是他们充分利用刚刚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客户人工呼叫中心和银行卡授信、个人贷款自助审批系统的技术令我耳目一新,这些现在被称为“金融科技”的技术当时国内银行还没有。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国内银行业的“金融科技”已经赶超上来,就连农业银行支持“三农”的农户贷款等惠农金融产品,农民通过手机终端也能网上自助审批和归还。这是我当年在法国国民银行学习时想不到的,如今我所写报告中的建议和希望都已变成现实。
每天观看精彩纷呈的夏季奥运会比赛,让我的思绪回到二十年前的法国国民银行,回到巴黎。我发现埃菲尔铁塔没变,依旧巍峨;塞纳河没变,依然浪漫。变化的是我们自己,变化的是银行业。那位曾谈笑风生、热情幽默的Pierre Ramadier行长应该和我一样,该到退休的年龄了吧。
写到此,我想起海明威曾写过的一段话,说得真好!“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在这里,任何事情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或者意外之财、月光、是与非,以及在月光下睡在你身旁的某个人的呼吸,都不简单。”“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1921年至1926年,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生活比较窘迫,而在巴黎丁香园的阅读、写作、咖啡、饮酒、情爱、滑雪、赛马、书店等,给他留下的印象除了浪漫,再无其它。
巴黎的浪漫永远不变,巴黎的表情又时刻在变。或许观看这届奥运会的人们都会懂的。每一位曾在巴黎住过的人的回忆与他人绝不会相同,他总会不自觉地梦中回到塞纳河边。是啊!千百年来,巴黎先后涌进来无数的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和哲学家来此寻梦,而我仅仅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匆匆过客,虽然是为了学习金融而短暂停留过,却一生再也无法忘记她。
(写于2024/07/27日奥运会开幕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