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近年来,人民币(CNY)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全球支付市场中,人民币已经成为第四大活跃货币。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显示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达到了4.69%。这一比例自2023年11月以来持续上升,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此外,自2016年以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占比增加了两倍,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任和依赖。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非偶然,而是多项政策和市场环境共同推动的结果。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驱动与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为境内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在跨境交易方面,人民币的使用率显著提高。2023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货物贸易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比例已提升至24.8%,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这表明,越来越多的贸易公司选择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2024年初至8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累计达到41.6万亿元,增速为21.1%。货物贸易方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比上升至26.5%,较2023年全年的比例提升了1.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人民币的投融资功能也在持续增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投资中的应用。例如,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理财通”以及“互换通”业务的上线,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使用人民币的途径。
截至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已达到5.95%,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这不仅吸引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持续买入,更体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工具的吸引力。
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发展,人民币存款余额在2023年末达到了约1.5万亿元,显示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浓厚兴趣。
香港交易所(HKEX)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从2020年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人民币的外汇交易市场占有率也从不足1%提升至7%。这些变化不仅表明了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中第四大活跃货币的地位,是中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改革及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的结果。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依然广阔,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机会。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市场环境的优化,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预计将继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