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汗青
近年来,中国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展现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度。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 年 1—10 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46,893 家,同比增长 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6932.1 亿元人民币。在这样的背景下,1 月 9 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带来一项重磅政策: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总部型机构,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废止 2011 年发布的相关通知,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开展股权投资的限制。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的资金运作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可根据《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规定申请办理融资,满足其在股权投资方面的资金需求。
从外资企业角度看: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 120 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 20.3 万亿元人民币。此次政策的调整,对于已经在华投资和有意向进一步扩大投资的外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以 2024 年 1—10 月的数据为例,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 801.8 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 11.6%,较 2023 年同期提高 0.7 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 61.7%、48.8% 和 19.5%。取消限制后,这些行业的外资企业以及更多领域的外资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将不再受限于以往的规定,能够更便捷地获取资金,进一步优化其在华投资布局,加大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业的投资力度,提升企业在华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利润。
从中国经济发展角度看:外资企业以占我国经营主体不到 2% 的比重,贡献了约 1/12 的就业、1/6 的税收、超过 1/5 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约 1/3 的货物进出口额、1/2 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以及约 6 成的技术进出口额。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开展股权投资的限制,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总部型机构,促进外资企业在华的长期稳定发展,这对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能够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从国际投资环境角度看: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都在积极吸引外资。中国此次取消限制,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将提升中国在国际投资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独特优势,此次政策的出台更是锦上添花,将使中国在全球外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促进国际资本在中国市场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这一政策的出台向外资企业传递出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的强烈信号,将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据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九成美资企业在华盈利,且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 9%,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以及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良好的投资回报和政策支持的双重作用下,外资企业将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市场进行投资和布局。
取消限制是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商务部还表示,外资企业在投资经营中遇到任何困难问题,欢迎向各级外资专班反映,或通过 “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 系统直接向商务部反映,商务部将努力协调推动解决外资企业的合理诉求。这一系列举措将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和保障,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和不断完善,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设立总部型机构,加大在华的投资规模和投资力度。同时,中国政府也将继续秉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推出更多有利于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资企业在华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与中国经济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中国也将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废止相关通知、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开展股权投资的限制,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政策举措,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也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