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目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至关重要。2024 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创设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这一创新性的政策工具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市场激起了层层涟漪。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座谈会,进一步发挥政策工具稳定资本市场作用。央行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不断优化政策工具,将自有资金比例要求降至 10%,并延长贷款最长期限至 3 年,同时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极大地便利了银行和企业开展贷款业务,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了充足的融资支持。
上市公司积极响应:2024 年全年,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近 3000 亿元,截至 2025 年 1 月 18 日,短短三个月内,已有 307 家上市公司披露使用专项贷款进行回购和增持,贷款总金额上限达 573.99 亿元。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上市公司对该政策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可。例如,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中股票回购专项贷款金额不超过公司实际回购金额的 70% 调整为 90%,贷款期限由 12 个月调整为 36 个月;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将原承诺函的承诺贷款金额上限由 1.40 亿元上调至 1.80 亿元、承诺贷款期限由 1 年变更至 3 年;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将原定拟增持股份的金额大幅上调。
市值管理作用凸显:政策工具实施以来,市值百亿元以上公司占比超四成,主动开展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多为经营效益较好、对自身业务发展充满信心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回购和增持股票,向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不仅稳定了自身股价,还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行业覆盖广泛:从行业分布来看,医药生物、电子、交通运输、化工等领域成为回购增持的 “主力军”,从企业属性看,民企增持回购贷款需求较多,占比达 65.80%。这表明该政策覆盖面广,惠及了各行各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能从中受益,为构建资本与实体经济互促共进的良性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在股票市值被明显低估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证券机构会有足够的意愿运用两项工具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资金去回购或者增持股票,从而形成内在的稳定平衡机制,遏制市场负向循环。这一机制的关键在于,当市场出现波动时,政策工具能够及时提供资金支持,使得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有能力稳定股价,避免市场过度下跌,进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政策制定部门根据市场主体诉求,不断优化政策细则,如降低自有资金比例、延长贷款期限等,明确释放了进一步加快回购增持贷款投放、更大力度支持提振股市的政策导向。同时,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建议,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监控,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政策初衷,企业也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资金使用进展。未来,政策还应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实施更为精准的支持,如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或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设计更加灵活的贷款政策,进一步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央行和证监会的联合重磅政策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持续优化的措施,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显著的信心提升和稳定作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