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将逐步企稳
金透社 2025年1月23日 15:17:27  阅读量:26863

金透社 | 金州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银行业作为金融领域的中流砥柱,其盈利水平和发展态势一直备受关注。临近春节,A 股上市银行发布的 2024 年业绩快报,为我们揭开了银行业发展的一角,从中可以一窥其盈利水平逐步企稳的趋势。

从已发布业绩快报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长沙银行这 5 家 A 股上市银行来看,2024 年整体呈现出业绩稳定性增强、资产质量有所改善的积极态势。

盈利增长与营收分化

这 5 家银行在 2024 年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彰显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其中,浦发银行表现尤为突出,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 23.31%。尽管其营收同比下降 1.55%,但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盈利的大幅增长。浦发银行的成功,得益于 “数智化” 战略的有效实施,信贷资产投放力度加大,“五大赛道” 发力显著,负债质量和稳定性提升,付息率管控成效显著。同时,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通过主动把握市场机遇,增厚投资收益,交易性资产等其他非息收入增长明显。此外,精益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资产质量夯实,风险成本耗用减少。

与之相对,营收方面出现了分化。中信银行、兴业银行、长沙银行营收实现同比增长,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营收下降,分别同比下降 0.47% 和 1.55%。浦发银行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15.55 亿元,增长 0.92% ,这表明其核心业务的营收其实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资产规模与质量优化

在资产规模上,5 家银行均在稳步扩张。长沙银行资产总额 1.15 万亿,较上年末增长 12.45%,增幅最高;招商银行总资产超 12 万亿,增幅达 10.19%;兴业银行资产规模超 10 万亿,较上年末增长 3.47%;中信银行、浦发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 9.53 万亿、9.46 万亿,同比增幅分别为 5.28%、5.05%。资产规模的稳步扩张,为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资产质量是银行业稳健运营的关键。截至 2024 年末,这 5 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持平或下降。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不良率分别较上年末下降 0.02 个百分点、0.12 个百分点,其他 3 家持平。同时,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以及长沙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有所提升,分别为 209.43%、186.96%、314.23%,分别较上年末增加 1.84 个百分点、13.45 个百分点、0.02 个百分点 。尽管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出现下降,但整体资产质量仍保持在较好水平。

净息差困境与未来展望

2024 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普遍走低。主要原因在于 LPR 年内三次下调,推动存量贷款重定价,新发放贷款定价也随之降低;同时,存款利率下调影响释放缓慢,商业银行付息率下降节奏慢于生息资产收益率。此外,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量难增、价易降” 对银行收入端形成挤压。

展望 2025 年,虽然净息差仍是影响利息收入的关键变量,预计呈 L 型走势,在下半年逐步企稳。带动净息差下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如政策利率仍有下行空间,房地产金融政策影响延续,城投化债工作推进带动银行利息下行。但也有诸多有利因素,降准提供低成本资金,部分银行补充资本金有利于资产扩张,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可对冲 LPR 下行影响。预计 2025 年净息差将略微下降至 1.5% 左右,综合规模影响,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将增长 7% 左右。

中国银行业在 2024 年已展现出盈利增长和资产质量优化的良好态势,尽管净息差面临挑战,但在诸多积极因素的作用下,2025 年盈利水平有望逐步企稳。银行业应继续深化改革,优化业务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银行业未来可期。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