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市场风云变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贸易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近期,围绕 A 股市场的稳定维护以及对美关税反制措施,一系列重大行动相继展开,金融市场保卫战与关税之战的大幕正式拉开。
金融市场保卫战全面打响
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击。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与市场波动,中国决策层迅速反应,一系列旨在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组合拳密集打出。央行明确表态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必要时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这一举措犹如一颗定心丸,向市场传递出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强烈信号。中央汇金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 “国家队”,首次明确自身发挥类 “平准基金” 作用,表态将果断出手平抑市场异常波动,后续还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 ETF,加大增持力度并均衡增持结构。
与此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 5%。据测算,这一调整最高可释放出上万亿元增量资金,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大动力。国务院国资委也积极行动,全力支持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彰显央企在稳定市场中的责任担当,努力提升公司价值,巩固市场信心。
多方力量积极响应。在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金融市场各方力量纷纷积极响应,形成强大合力。银行系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五大国有银行率先行动,加快为上市公司提供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支持。截至 4 月 9 日,已有超过 440 家 A 股上市公司获得银行相关贷款额度上限超过 870 亿元。2025 年以来,近 200 家上市公司获得银行相关贷款支持超 350 亿元。如农行积极响应上市公司回购增持需求,与多家央国企、民营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邮储银行各分行通过多种形式走访对接企业,开通业务绿色通道,多家分行已实现业务落地;工行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对接企业资金需求近 500 亿元;中行向多家上市公司提供专项贷款支持,截至 3 月末,已支持 73 家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计划,合计达成贷款意向金额 253.6 亿元;建行成立股票回购增持专班,与超过 80 家意向企业对接业务。
上市公司层面,掀起了一股增持回购潮。4 月 7 日至 8 日 23 时,逾 230 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增持回购相关公告。央企发挥 “压舱石” 作用,截至 8 日 20 时,已有 18 家央企宣布增持回购,9 日,中国五矿和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披露相关增持信息,其中中国五矿控股的盐湖股份实控人增持计划增持股数不低于总股本的 4%。民企同样不甘落后,宁德时代、美的集团、蓝思科技等众多民营上市公司推出超 10 亿元的 “大手笔” 回购方案。宁德时代拟使用不低于 40 亿元且不超过 80 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部分普通股 A 股股份。
基金行业也积极加入稳市队伍。4 月 8 日晚间,鹏扬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发布自购公告,分别用 3000 万元、6500 万元、5000 万元自购旗下基金产品。多家私募基金也表示已加仓,海南进化论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王一平 4 月 8 日加到满仓,宽德投资加快建仓,在沪深两市大幅增持股票。
市场积极反馈。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A 股市场迅速做出积极反馈。4 月 9 日,A 股市场迎来强势反弹,三大指数集体收涨,超 4500 只个股飘红。上证指数报 3186.81 点,涨幅 1.31%;深证成指报 9539.89 点,涨幅 1.22%;创业板指报 1858.36 点,涨幅 0.98%;北证 50 指数更是大涨 10.27%,创下近期新高。当日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两市成交额达 16996.05 亿元,周一以来市场巨震引发的恐慌情绪快速消弭。从板块表现来看,军工板块表现抢眼,通易航天、爱乐达、晨曦航空等近 30 只个股集体涨停;免税概念股午后强势崛起,格力地产、众信旅游、中百集团等盘中涨停,带动消费板块整体走强;半导体板块同样表现不俗,华岭股份 30cm 涨停,国民技术 20cm 涨停,凸显科技股的反弹动力。
关税之战正式交锋
美方挑起关税争端升级。美国东部时间 4 月 8 日,美方将此前宣布的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 34% 所谓 “对等关税”,进一步提高 50% 至 84%。美方此举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公然践踏,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给全球贸易秩序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冲击。
中方坚决反制。面对美方的无理行径,中方迅速做出回应,采取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4 月 9 日晚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调整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此前的 34% 进一步提高至 84%。中方明确表示,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同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方将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
此外,商务部还宣布再次启用 “不可靠实体清单”,对 6 家涉台军售企业实施制裁。这 6 家企业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参与对台军售或与台开展军事技术合作,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商务部根据相关法律,依法追究其不法责任。同时,商务部公告决定将美国光子公司等 12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这些实体存在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
海关总署发布实施细则。为确保对美加征关税措施的顺利实施,海关总署 4 月 9 日发布公告,明确了实施细则。自 2025 年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 84%关税;2025 年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 2025 年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至 2025 年 5 月 13 日 24 时进口的 “在途货物”,不加征本次加征的关税。对于 “在途货物”,进口企业可申请不加征本次加征的关税,但需自行核实运输情况并按要求申报。加工贸易项下进口原产于美国的货物,现行保税政策也有相应调整。
深度分析与展望
金融市场保卫战意义深远。金融市场保卫战的打响对于中国经济稳定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看,稳定的金融市场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A 股市场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获取与发展壮大。通过上市公司回购增持、银行提供专项贷款等举措,能够有效稳定企业股价,增强企业融资能力,进而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从微观角度而言,稳定金融市场有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投资者的财富可能遭受损失,投资信心受挫。而此次金融市场保卫战中,各方力量的积极行动,如中央汇金增持、上市公司回购等,能够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让投资者重拾对市场的信心。同时,稳定的市场也有利于培养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稳定金融市场对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全球金融市场相互关联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外部市场波动极易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通过此次金融市场保卫战,我国展示了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与决心,增强了金融市场的韧性,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的扩散与蔓延,为国家金融安全筑牢防线。
关税之战背后的经济博弈。关税之战本质上是中美之间经济利益的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反而会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加征关税会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物价,增加生活成本,降低消费能力,进而影响美国国内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于依赖中国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美国企业而言,关税的增加将提高其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减产、裁员。
而中国在关税之战中的坚决反制,既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也是对美国贸易霸凌主义的有力回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世界上 140 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将对美国相关产业出口造成冲击,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同时,中国通过拓展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推动内需市场发展等方式,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展望未来,金融市场保卫战与关税之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金融市场方面,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将有更多资金流入市场,上市公司质量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将更加健康稳定。但同时也需关注外部市场波动、经济数据变化等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及时调整政策措施,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在关税之战方面,虽然短期内双方博弈可能仍会持续,但从长期来看,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是大势所趋。中国将继续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同时,国内企业也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金融市场保卫战与关税之战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将在这场挑战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