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领域,数据如同精准导航的指南针,为政策制定与市场运行指引方向。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金融 “五篇大文章” 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这一举措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将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搭建全面信息网络,助力金融服务精准对焦
《制度》规定的统计对象涵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统计范围囊括贷款、债券、股权、资管债权、基金、保险、衍生品等多种金融工具和产品,这就如同构建了一张全面且细密的信息网络。以科技金融为例,以往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部分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技术实力、研发前景等信息掌握不足,导致不敢贸然放贷或投资。如今通过《制度》,能够全面统计科技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规模、通过股权融资的情况,以及保险公司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险保障的业务量等信息。这些数据整合后,能让金融机构清晰把握科技金融领域的资金流向、企业需求缺口等,进而精准调整服务策略,将更多资金投向有潜力的科技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深度融合。
在绿色金融方面,全面统计制度有助于监测金融对环保产业、清洁能源项目等的支持力度。通过整合不同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贷款、绿色债券发行、绿色基金规模等数据,能够清晰展现绿色金融在助力实现 “双碳” 目标过程中的进展与不足,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详实依据,使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绿色发展领域。
统一指标口径,促进金融市场规范有序
《制度》设置了 200 余项重点统计指标,对每项指标均规定了统一、协同的统计标准和统计口径,这一举措堪称金融领域的 “度量衡” 统一行动。在普惠金融领域,过去由于不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农户贷款等统计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存在偏差,无法准确反映普惠金融的实际成效。如今统一标准后,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还是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在统计普惠金融相关数据时都遵循相同规范,这不仅方便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估,也促进了金融机构之间在普惠金融业务上的公平竞争。
在养老金融方面,统一的统计指标和口径能让监管部门全面了解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养老产业投资等多方面数据。例如,清晰统计出不同类型养老金融产品的规模、收益率以及覆盖人群等,有利于规范养老金融市场,防止一些不良机构利用统计漏洞进行违规操作,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养老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凝聚金融发展强大合力
《制度》明确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数据归集汇总,统一编制形成全量统计报表和指标,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组织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落实统计数据采集要求和源头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加强数据共享。这一机制如同将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紧密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数字金融为例,在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数据采集、系统建设等方面可能各自为政。通过《制度》构建的协同工作机制,各金融机构能在统一要求下,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规范采集与共享。央行在归集汇总数据后,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数字金融发展态势,如金融机构线上业务占比、数字化服务覆盖人群等数据,进而引导金融机构相互借鉴经验,共同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与便捷性。
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交叉领域,涉及到金融机构对农村绿色产业项目的支持。通过协同工作机制,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可以整合各方数据,全面了解金融机构在农村绿色项目贷款、绿色农业企业上市融资等方面的情况,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对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强大金融支持合力。
金融 “五篇大文章” 总体统计制度的设计,从信息支持、市场规范到协同发展,全方位为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书写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制度》的落地实施,科技金融将更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绿色金融能更高效助力生态环保,普惠金融可更广泛惠及民生,养老金融为民众提供更可靠的养老保障,数字金融让金融服务更加智能便捷。这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将持续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