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透社4月20日 | 4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了第三年度《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为我们清晰勾勒出当下中国居民金融素养的现状。报告显示,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整体得分为 71.8/100,较去年的 68.7 分有显著提升,这一进步意义非凡。
从数据增长背后的原因来看,高学历人群占比提升贡献不小。随着教育水平整体提高,更多高学历者凭借扎实知识基础,在金融知识学习与运用上更具优势,拉高了整体分数。低分群体努力补足基础金融知识短板,也是得分上扬的关键因素。以往因知识匮乏而在金融行为中畏手畏脚的人群,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如线上课程、社区金融知识讲座等,逐渐掌握储蓄、信贷等基础知识,缩小了与其他群体差距。居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金融诈骗案件频发,经媒体曝光与监管部门宣传,居民愈发重视金融风险,主动学习风险识别与防范知识,在金融素养测试中得以体现。
《报告》还指出,投资类行为对金融素养推动作用突出。有金融投资经验的居民,在各维度金融素养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股票投资为例,投资者需深入了解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公司财务报表等知识,在分析判断与决策过程中,货币与银行、储蓄与投资等多维度金融素养不断提升。长期投资实践,让他们对市场波动有更深刻认识,能更理性看待投资风险与收益,进而在金融素养测试中表现出色。
此次报告的发布意义重大。对居民个人而言,金融素养提升有助于财富管理。高金融素养者能更好规划收支、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财富保值增值,降低金融诈骗风险。从金融市场角度看,居民金融素养提高,意味着市场参与者更理性,能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虽有进步,但在长期财务规划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金融教育,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助力居民金融素养持续提升,为个人财富积累与金融市场繁荣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