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透社4月24日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苏赟4月23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一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总行指导支持下,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的金融举措。在自由贸易账户方面,已为4.7万多个客户提供了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累计办理跨境收支总量近260万亿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上海自贸区探索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创新符合新发展要求的跨境资金管理模式,上海总部将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实现跨境资金自由收付,扩展自由贸易账户支持离岸经贸功能,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在便利外债管理方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融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允许试点区域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根据企业实际经营需要自主借用外债,同时适度放宽试点区域非金融企业外债流出入币种一致的限制。新片区内非金融企业跨境担保外汇登记可直接由上海市内银行办理,并简化相关材料要求。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主体扩围,上海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可在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切实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将银行直接办理外债登记业务扩围至上海市,符合条件的注册在上海且选择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模式借用外债的非金融企业可直接在银行办理签约(变更)登记,同时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流程,进一步降低企业“脚底成本”。
在便利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跨境资金融通方面,在此前政策基础上,通过本次《行动方案》,拟进一步放宽政策适用主体,进一步拓宽租金使用范围,便利融资租赁公司(含金融租赁公司)在境内收取的外币租金流转使用,用于符合规定的用途。此项政策有利于融资租赁公司根据资金需求和融资条件灵活调配额度,避免资金闲置,实现集团内部资源的高效配置。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持续推进跨境金融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为重点,配合总行总局研究制定绿色外债政策、提高科技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的能力,探索试点特殊情形外债项下行政许可业务下放银行办理,鼓励和支持首创性、集成性探索政策在上海率先落地,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