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寿刚刚走到“百年”的第一个十年,却流年不利。近期有消息称,百年人寿遭监管部门进驻检查,主要涉及股权、保险资金违规投资运用等问题。在一个月前,百年人寿的9家地方分公司就已陆续接受了相关部门的进驻检查。
监管升级,百年人寿内部生变,而在外部,其股权变更也一直未尘埃落定。这条始于2018年底绿城中国计划出手27亿元的战线,历经奥园集团入局,绿城收购被终止等事件,已拉长至十个月有余。
如今,随着百年人寿倏然变化的局势,尚处局中的奥园集团又会否让自己的投资热钱另寻去处?
奥园的目的
奥园的目的看起来很简单,入股险资获取稳定收益的同时,联动自身的康养业务。
奥园集团于7月19日晚间发布的一纸收购意向公告中如此写到:“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人寿保险公司拥有稳定的收入,且保险牌照进入门槛高,具独特的投资价值。”
此言非虚。
据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披露,2019年前8月,全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1万亿,其中寿险1.8万亿,占比达56.5%,规模远超占比第二的财产险。同时,近年来保险牌照的管理趋紧,行业人士称,通过新发起设立保险公司方式进入保险行业,对相关方来说并不容易,对应的门槛一直较高。
绿城也看中了这一点,“中国的人寿保险业务现正迅猛发展,前景无量。鉴于中国保险业的高门槛,人寿保险牌照具有独特的资本投资价值,收购事项对本集团而言,乃一个于中国投资人寿保险业的机会”。绿城出手时的这一说辞与奥园大同小异。
而在百年人寿方面,盈利层面也确如奥园公告所言——目前已进入成长收获期。wind数据显示,自2009年成立至2014年,百年人寿的净利润皆为负;此后,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由2015年的0.3亿元攀升至2018年的7.0亿元,营收由185.0亿元提升至411.4亿元,其中2018年已赚保费364.2亿元,三年保费复合增长率达31.9%。可以说,百年人寿已扭转初创后的沉沦,正稳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与绿城依托物业买房客户不同的是,以“一业为主,纵向发展”,涉足包括康养在内多项业务的奥园,其客群与寿险客户的重合度要高一些,也更能配合康养业务的产品与载体,支持“大健康产业”。
“由于本集团健康、康养产业与保险服务的紧密连接关系,收购事项可为本集团与目标公司在健康、康养产业上相互合作提供理想的潜在机会和平台”。奥园希望战略协同,互补共赢,表象如此。
奥园的下一步棋
楼梯两端都朝下。
在保险业牌照管理收紧的同时,针对险企股东股权的监管亦在变严。一反2016年各路资本涌入保险业的盛况,新的准入获批并不容易。
今年以来,险企获批变更股东获得批复数量未出现回暖。据报道,截至9月底,只有8家险企获批变更股东,其中涉及新股东的有5家。在2018年,有14家险企股权变更获得批复,其中迎来新股东的险企有8家。
在百年人寿的官网上,挂着三项关于变更股东的公告,其一是绿城计划出资27.18亿元,将公司第一大股东万达手中的9亿股股份悉数盘下;其二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科瑞集团拟转让7亿股股份于国测集团;其三是奥园集团拟以32.61亿元的代价收购百年人寿10.8亿股股份。
但在这三项变更股东的事项中,一项已然告吹。
提早出手的绿城未能如愿以偿,8月即宣告收购百年人寿交易未获批准而被终止,有意思的是,在此前的一个月奥园便强势入局,大有争夺“第一大股东”交椅的意思,但随着绿城的退出,“二虎相争”也提早结束。
反观百年人寿,业绩虽然迎来了增长,但偿付能力却呈下降趋势。2018年年末,百年人寿的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0.2%和87.6%,尽管今年在一季度有所回升,但二季度末又回落至111.7%与84.6%,其中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逼近“不低于100%”的红线,其风险评级也已多次出现C级别,低于监管要求的B级别。同时,据银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显示,二季度末178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8%。
由此,百年人寿对增资解困的渴望已可窥见一斑,但一系列因素的重重加身,令新股东的驰援咫尺天涯。
与绿城相似的是,奥园想入主同样不容易。在严控背景下,“地产+险资”牌并不好打,奥园的交易,与科瑞集团一样陷入了停滞,在监察部门入驻百年人寿之后,更是为股权变更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霾。
奥园方面表示,并不知悉百年人寿受到了监管部门检查,股权收购的完成度则取决于银保监会的审批进度。这意味着,摆在奥园面前的棋盘上,只有两点可以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