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李林鸾
“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最美的约定。内蒙古作为主战场,对此至关重要。”11月28日,内蒙古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刚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内蒙古银保监局把引领行业通过构建富有内蒙古特色的工作机制,着力畅通金融活水润泽扶贫领域,力推全区累计减贫142万人,57个贫困旗县将如期于年底前全部脱贫摘帽。”
构建立体化扶贫体系,把金融之水“引进来”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高质量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银保监会在内蒙古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定点扶贫的‘前线指挥部’,内蒙古银保监局发挥监管引领和定点带动作用,汇聚各方力量,采取‘一乡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的精准帮扶策略,做到帮扶不包办、不添乱。”王文刚说。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7家银保监会会管机构和18家保险公司累计定点投入帮扶资金8252万元,帮扶销售农畜产品7125万元。
银行保险双轮驱动是银保监系统构建扶贫体系的优势所在。据介绍,内蒙古银保监局因地制宜,出台系列文件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扶贫领域的贷款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全区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23亿元,较年初增长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54个百分点;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72.8亿元,余额23.7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7万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累计支持11万农牧户贷款23亿元,有力支持了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
“以前还会因为金融机构网点无法覆盖所有的乡镇苏木,导致农牧民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来发展产业。”农行内蒙古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春林说,为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农行内蒙古分行开展“千乡千队、万村百亿”专项行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内蒙古银保监局还引导机构采取乡镇辐射、预约服务、设立助农服务点等方式延伸服务半径。目前,全区乡镇机构覆盖率达98%,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8%,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达100%,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
创立精准化脱贫模式,让金融之水“活起来”
从扶贫到脱贫,内蒙古银保监局将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融合,精准服务产业扶贫这一治本之策。
王文刚介绍,内蒙古银保监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贫效应,协调中国平安“三村工程”首站落地乌兰察布,通过“保证保险+全额贴息”为当地扶贫龙头企业提供免息免担保贷款6600万元。推广“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模式,指导工行内蒙古分行、内蒙古农信社创新“育羊贷”“集群贷”等产品,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贫困户批发授信、集中放贷。
同时,将支持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支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实施“菜单式扶贫”,为乡镇集体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谋划个体“庭院经济”,精准到户到人,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消费扶贫使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销售有渠道、增收有门路、发展有劲头,有效延长产业扶贫链条。内蒙古银保监局指导机构创立消费扶贫“互联网+”手段,协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促进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其中,中国平安打通平台类互联网电商矩阵,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国人寿等机构分别通过“善融商务”“购精彩”“兴业商城”“国寿i购”等平台,助销扶贫产品。
筑牢长效化返贫防线,让金融之水“流不断”
实现全面小康要扶贫还要防止返贫。为此,内蒙古银保监局坚持精准扶贫与防止返贫“两手抓”。“我们建立返贫跟踪回访、预警识别和督导巡查‘三项机制’,确保摘帽不摘服务。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风险防控,确保资金‘放得出、管得好、收得回’。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持续优化金融供给,确保‘金融活水’源远流长。”王文刚说。
其中,内蒙古银保监局引导保险业构建以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为核心,以民生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险扶贫保障体系。农业保险为24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978亿元。大病保险“一降一提”扶贫倾斜政策覆盖78万困难群众,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创新引入太平洋保险“防贫保”项目,有效防范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内蒙古银保监局持续推进教育扶贫,激发后代勤劳致富内生动力,指导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向110万人次贫困学生发放助学贷款67亿元,配合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多家外资银行在区内开展教育捐助,将扶智与扶贫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