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彩生活上一次人事调整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近日,彩生活又公布了一项重大职位调整,而两次调整的主角恰好同是一个人——彩生活副董事长唐学斌。
12月3日,彩生活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唐学斌调任非执行董事,同时辞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接替唐学斌的,是行政总裁黄玮与执行董事陈新禹,前者获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后者担任公司薪酬委员会委员。
就在今年9月,唐学斌由行政总裁调任为首席执行官,接替他成为执行总裁的,还是黄玮。
由执行董事调任非执行董事,仅继续担任副董事长的唐学斌,显然正在一步步走向幕后,如今站在台前的,则是节节高升的黄玮——让一位在公司摸索了17年的老臣退居二线,无疑是彩生活求变的信号。
作为“港股物业第一股”的彩生活,尽管凭借先发优势仍保持着行业规模第一的位置,但近年来的发展却逐渐呈现出在管面积与营收规模分化的现象。在物管公司分拆上市的热潮面前,存量蛋糕不会“内卷”,而彩生活要警惕“停滞”。
“唐黄”的一退一进
“男怕入错行”,唐学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叹道,自己入错行了。1993年,唐学斌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深圳中海地产做房地产开发,4年之后,他被调任到中海物业任副总工程师,用唐学斌的话来说,就是“一下在物业行业苦苦挣扎了20年”。
唐学斌与彩生活的因缘起始于2002年,他先是加入彩生活母公司花样年,同年彩生活成立。此后,唐学斌便见证了包括彩生活上市在内的17年。
与唐学斌的早早加入不同,黄玮于2015年才进入彩生活,有意思的是,黄玮曾与唐学斌的职业轨迹产生了两次交集。
比唐学斌年轻两岁的黄玮,亦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并于1998年加入中海物业,比唐学斌的调任晚了一年。2002年,二人先后离开中海物业,离职前,唐学斌任副总经理,黄玮任董事及总工程师。
彼时,唐学斌选择加入彩生活,黄玮则与几位中海物业同事一起创办了开元国际,历任董事、副总经理及总经理。2015年,彩生活斥资3.3亿元收购开元国际,黄玮仍担任开元国际总经理,唐黄两人再次有了交集。
收购当年,除黄玮以外,开元国际时任核心管理团队李立新、臧世胜、杨丛歧、李长柳、耿万岭等人也曾是中海物业的老班底,唐学斌曾称:“彼此经营理念趋同,也是此次收购的原因之一。”这不免令人猜测,唐黄二人间校友与前同事的缘分在促成这笔交易时的分量。
不过,黄玮真正意义上触及彩生活核心管理团队的时间,是2018年元旦。在获任公司高级副总裁之后,黄玮于同年7月正式进入彩生活董事会,任执行董事。一种观点认为,黄玮的升迁是因为其掌管的开元国际在代管万象美时的整合速度远超预期,为彩生活后来收购万象美做了重要铺垫。
于今年9月和12月,黄玮先后从唐学斌手上接任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唐黄二人的一退一进,让此前外界对二人联手的猜测,转向对彩生活在人事更新后未来变化的关注。
营收“追赶”在管面积
2014年,彩生活赴港上市,成为“港股物业第一股”。仅上市3天,彩生活市值就达到55.6亿港元,反超母公司花样年控股52.39亿港元的市值,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在上市后的两年里,彩生活大步向前,合约管理面积由2014年的2.1亿平方米提升至2015年的3.2亿平方米,物业项目数由1265个提升到2001个,分别同比增长了56.9%和58.2%。不过,这与彩生活收购开元国际有相当程度的关系。2015年,彩生活通过内生式扩张新获管理面积5180万平方米,而同年年底开元国际的在管面积为3170万平方米。
此后,尽管彩生活以体外基金的形式收购了万达物业(万象美),但合约管理面积及项目增速有所回落,2016年二者同比增速分别为22.7%、16.9%。不过,彩生活通过与银湾网络的战略合作,令其包含合约管理面积在内的平台服务面积达到了7.7亿平方米。
2017年,彩生活的合约管理面积及项目增速再次下滑,分别同比增长10.3%和1.9%。彼时的唐学斌说道:“彩生活要成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而且是产业互联网。”在他看来,利润不靠物管,而是依靠平台——彩生活是去“物业”的,收购万达物业将是彩生活参与的最后一次收购,彩生活真正要做的是一个平台。
彩生活由此推出了彩之云APP,将其底层技术向其他物管企业输出,将彩之云平台覆盖的社区面积总和,统称为平台服务面积(包括合约管理面积)。2017年,彩生活的平台服务面积达到了9.0亿平方米,其中合作及同盟协议面积超过了50%。
2018年,通过并表万象美,彩生活的合约管理面积及项目增速有所回暖,分别同比增长27.0%及13.6%,平台服务面积达到了11.2亿平方米。
截至2019年中期,彩生活的合约管理面积达到了5.6亿平方米,较期初增长980万平方米,平台服务面积达到12.1亿平方米,仍处于行业规模首位。但值得一提的是,行业规模第二的碧桂园服务,其同期合约管理面积较期初增长了7920万平方米至5.8亿平方米。
与大部分依靠母公司关联的物管上市企业不同,彩生活自上市之初,就摆脱了对母公司花样年的依赖——花样年多年来提供的合约管理面积占比都不过2%,2018年及2019年中期,这一数字分别仅为2.09%和2.05%。不过,反过来说花样年提供的合约管理面积较少,依靠第三方物业面积的拓展,或许是彩生活在合约管理面积上增速较为乏力的原因之一。
不难看出,自唐学斌提出去物业化之后,尽管彩生活依然走在收购与内生两条路上,但更多的是依靠线上平台的合作及同盟来扩张规模,同时,彩生活的大部分在管物业都是通过收并购而来的第三方中低端物业。这也催生出了另一个现象,即彩生活营收水平与在管面积的不匹配。
得益于2015年与2018年分别对开元国际、万象美的并表,彩生活在两期都实现了营收翻倍,同比增速分别为112.8%和121.5%;2016年,彩生活首次提出的“平台服务面积”,也为其带来了61.4%的营收同比增速。
然而,即使在彩生活营收最高的2018年,其36.1亿元的全年收入,也分别低于同行绿城服务的67.1亿元、碧桂园服务的46.8亿元以及中海物业的41.6亿元,而后三者的在管面积,尤其是绿城服务与中海物业,还远不及彩生活。
有分析指出,彩生活多年来拓展的第三方物业大多都是中低端物业,甚至有一些延伸到了保障房小区,由此带来较低的管理费用,让彩生活在坐拥大量管理面积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地提振营收。
那么,曾经掌管开元国际,主打高端小区物管服务定位的黄玮,此番上位也是情理之中了。不过,这是否会变为理想化的英雄主义,还需静待彩生活未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