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8月17日召开。会议要求继续落实好金融支持政策。可以说,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下阶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的要求和方向。
会议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从上述表述中可以更加明确,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已经由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今年以来,为对冲疫情的冲击,货币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新增22.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6万亿元,7月末M2同比增长10.7%,明显高于去年,总量宽松政策对保企业发挥了重要贡献。当前,有更多企业从困难中走出,逐渐开始正常运转,且持续的总量宽松也容易引起资金空转套利,引发局部房地产市场过热风险,因此货币政策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更加注重精准导向,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操作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所需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特别要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对仍处于困难之中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进行精准滴灌。这样既能更大程度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又有助于防范化解风险,为经济复苏营造安全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
会议要求,“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LPR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再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7天逆回购利率下行30个BP至2.2%,MLF利率下行30个BP至2.95%,引导1年期LPR下降30个BP至3.85%。货币政策传导更加通畅,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当前,正处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向LRP转换工作的收尾阶段,将于8月31日结束。顺利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向LRP转换,是实现以LPR为贷款定价“锚”的关键一步,因此各家银行要切实按照时间安排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平稳渡过最后的转换期,为下阶段更有效的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做好保障。
会议要求,“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和“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保就业、保民生,关键是要保住广大市场主体。上半年,金融全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量增方面,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8.4%;面扩方面,6月末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近3000万户,有贷款余额的超过2300万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价降方面,上半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94%,比去年下降0.76个百分点。但仍然要看到,部分小微企业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还需要进一步支持。一方面,继续加大优惠利率贷款和信贷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企业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好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的纾困举措,其中一个是继续通过降低利率向企业让利,另一个是继续运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让利,再就是通过减少银行收费向企业让利。因此,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了“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这一要求既是通过规范银行收费行为来降低企业负担,也是对银行的合规经营形成约束。
会议要求,“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可以说,银行稳,则金融稳;金融稳,则经济稳。在当前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必须要保证银行稳健经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方面,疫情带来银行风险上升的压力。由于金融财务反应存在滞后性,银行目前的资产状况尚未准确反映真实风险,疫情后期不良资产会陆续暴露,银行将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上升压力。这就要求各方都把工作做在前面,银行要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科学完善不良资产认定标准,政府部门要适当降低不良资产转让限制,对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过程提供更加普惠便利的政策支持,确保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另一方面,银行长期经营中也积累了一些风险隐患。例如,包商银行等中小银行风险事件仍然值得警惕。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弱、风险水平较高、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下阶段,金融机构要不断强身健体,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加强合规经营管理,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作者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研究员冯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