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新华网
4月22日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银行业保险业一季度运行发展情况。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多项政策安排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银行业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一方面加大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处置化解风险,取得了积极成效。
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一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有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4月8日,3000亿元再贷款中,已经向6158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379亿元,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给;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中,已向42.5万户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3453亿元,支持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畜禽养殖、外贸行业等领域。此外,各家银行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各项贷款新增7.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基础设施行业的贷款分别增加1.1万亿元、0.9万亿元、1.5万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领域发展。
二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央行加大降准、降息力度引导LPR下降的基础上,各家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更大程度向企业让利,切实降低贷款成本。据统计,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给到企业的加权平均利率为2.51%,财政贴息后的实际融资利率为1.26%。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给到企业的利率不高于4.55%的政策要求。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3%,比2019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今年3月,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48%,比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比LPR改革前下降0.62个百分点,降幅超过MLF利率和LPR的降幅,有效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
三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运用各种政策和考核工具,引导银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等的支持力度,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支持小微企业方面,按照“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总体要求,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减免罚息,提供征信保护,增加信用贷款,提高首贷率,做到应贷尽贷,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一季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93%;对企业、商户和个人经营者发放的信用贷款增加2.5万亿元,增量接近去年同期的2倍;对8800多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还款;共办理续贷5768亿元,其中近九成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复产方面,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应收账款、订单、仓单质押等服务,在支持核心企业的同时,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一季末,共对21.8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余额到达21.4万亿元;分别对29.7万和35.3万户产业链上游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分别达到5.8万亿元和9.3万亿元。
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风险方面,一是强化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随着部分中小银行风险逐渐暴露,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引起关注,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了各项要求,强化对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与监管,目前在股东股权违法违规乱象治理、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清理整治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二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受疫情影响,银行业一季度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上升0.06个百分点达到2.04%,小微企业、餐饮、住宿等行业上升相对较快。针对不良率上升的情况,银行业加强风险防控,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大力处置不良贷款,一季度共处置4500多亿元,同比增加810亿元,有效降低了风险水平。总体来看,目前银行业保持稳定运行,各项监管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比较繁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阶段,银行业要按照4月17日政治局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维护经济恢复与社会稳定的长期发展大局。一方面,要继续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信贷结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新基建等给予重点支持,并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大力化解不良贷款,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并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作者: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