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7日,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宣布将在2021年底后不再强制要求LIBOR报价行报价后,LIBOR改革有序推进。总体而言,LIBOR改革由各经济体央行主导,着力解决报价制交易基础不强的问题,并采取“先增量、后存量”的方式积极推动运用,但也面临挑战。
一是中央银行发挥关键作用。各经济体推动国际基准利率改革过程中,都强化了中央银行对基准利率的监督管理,除瑞士外其他经济体的新基准利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管理,以增强其基准性和公信力。
二是新基准利率均具有坚实交易基础。为避免被操纵,多数新基准利率都选择了有坚实交易基础的隔夜实际交易利率,如美元SOFR、英镑SONIA、欧元€STR、日元TONA、瑞郎SARON等。此外,相关监管机构还通过扩大计算基数、改进计算方式等手段,保证新基准利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银行间资金价格水平。
三是“先增量、后存量”推进改革。目前国际上已明确衍生品和部分现货产品的基准转换方案,普遍采用新老划断的方式,对新签合同和存量合同分别适用不同的补充协议或转换安排,但对存量合同的基准转换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四是积极探索期限利率构建方法。各经济体选定的新基准利率均为隔夜利率,但市场对其他期限利率也有需求,需研究以隔夜基准利率为基础构建各期限利率的合理方法。美国替代基准利率委员会等基准利率改革工作组已研究提出了后顾法和前瞻法两种构建方法计算各期限利率。目前已有多家监管机构或市场主体开始或准备发布其推荐的期限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