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海地产公布了2022年中期业绩。
业绩报告显示,中海地产上半年实现收入1037.9亿元,同比减少3.79%;股东应占溢利为167.4亿元;净利润率为16.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销售额挺进行业前四强
以盈利能力著称的中海,在行业下行趋势下,也难以逃脱被波及的命运。
中海地产主席兼执行董事颜建国在“主席报告书”中表示,市场下行,公司业绩承压。但凭借一贯的高品质发展理念,精细化管理优势,集团的盈利能力依旧保持行业领先水准,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回报。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海地产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 167.4 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率为16.1%,继续保持行业一流水平。扣除税后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净损益影响后的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73.5亿元。中海地产股东应占权益为3528.1亿元, 即每股资产净值人民币 32.2 元。半年股本回报率达 4.8%,每股基本盈利为1.53 元,计划派发中期股息每股 40 港仙。
值得关注的是,在房企销售榜单上,中海地产仍保持着前进势头。
上半年,中海地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385亿元,同比下降33.2%。但中海地产销售额排名升至全行业第四。同期,Top10房企的销售额同比下降45.5%。
由此可见,中海地产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拥有了确定的力量,抓住了危机中的机遇,稳中有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财务稳健 聚焦深耕穿越周期
在财务方面,中海依然持续保持稳健,现金充裕、融资成本保持行业最低区间,堪称行业优等生。
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上半年末,中海地产的资产负债率为59%,净借贷比率为 41%,持续保持绿档。
值得一提的是,中海地产具有非常强的现金流管理意识,持有现金1253.2亿元。中海地产在高能级城市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香港的合约销售额占比提高10.1个百分点至36.8%,在29个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当地前三名。北京、天津、香港和广州的销售合约额均超过100亿元,其中香港销售创历史新高,达130亿港元。在北京、深圳、广州、厦门、南京、杭州、济南及天津等城市的销售回款均超过30亿元。
中海地产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仅为3.44%,融资成本为行业最低区间。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目前仍给予中海地产行业领先的信用评级,分别为惠誉 A-、穆迪 Baa1、标普 BBB+。
得益于充足的现金流,中海地产得以继续聚焦主流城市,加仓补粮。
“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下半场,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将是公司接下来主要的投资策略。”中海地产上半年在国内13个城市新增21幅土地,权益拿地金额为457亿元,新增货值为949亿元。其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新增土地18宗,权益金额为451亿元,占比达到94%。截至6月底,中海地产合计土地储备达7439万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土地储备充裕,货值集中在高能级城市,为中海地产后期持续稳健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没有终点的长跑中奔向胜利
潮水褪去,洗尽铅华,房地产行业正在洗牌出清。前进中的中海地产,也正瞄准出清的项目,在收并购市场中全面撒网。
1月,中海地产以36.88亿元从雅居乐和世茂手中收购广州亚运城项目的股权,成为该项目最大股东;3月份,中海地产以62.4亿元收购上海杨浦城建的江浦项目,成为该项目最大股东。
中海地产方面表示,目前已经筛选了400-500个项目,基本上每周、每两周都会在集团层面推进研判。但目前符合“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的项目相对较少。中海也在与一些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接触,寻找优质项目。
在颜建国看来,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上下半场的转换期,转换期需要一段时间,包括行业出清,过程相当复杂,也是比较惨烈的。但行业重整完进入下半场后,市场里的玩家、行业利润率都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阶段,进入另外一个平衡。“总的来看,对中长期市场,我们是有信心的。”
此外,中海地产也在商业物业方面,持续进击。上半年,中海地产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24.4亿元,同比上升7.5%,其中写字楼租金收入为17.5亿元,同比上升0.7%,购物中心租金收入为6.4亿元,同比上升23.3%。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5亿元,同比上升23.2%,税后股东应占净收益为17.8亿元,同比上升14.9%。
上半年,中海地产新增北京金安环宇荟、广州亚运城广场、成都中海友里天府国际公寓等 7 个运营商业项目,新增商业运营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下半年,中海地产还有10个项目投入运营,预计将新增商业运营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
“行业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竞赛,一大批企业已经退出赛场,仍然在前进的企业分散成几个梯队,一批企业在咬牙坚持,一批企业在第一梯队领跑。本集团身处第一梯队,粮草充足并拥有43年的长跑经验,我们的目标是夺取胜利。”颜建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