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在全球经济格局持续演变、国内发展步入关键转型期的 2025 年,中国金融领域迎来了一套精心布局的新战略蓝图,其核心是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笔,绘就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回首 2024 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然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从总量调控看,全年两次降准共计 1 个百分点,如精准的 “甘霖” 润泽金融市场,配合灵活的公开市场操作把握资金供需节奏,确保了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区间,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这不仅稳定了市场信心,更像一根坚实的纽带,将金融资源源源不断输送至实体经济,使得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与质效显著提升。价格维度同样成效斐然,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共 0.3 个百分点,如同撬动市场利率下行的杠杆,引导存贷款等各类市场利率顺势走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企业减负、为经济发展添翼。结构优化方面更是可圈可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应运而生,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 “金融动力”;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拳从供需两端发力,精准提振萎靡的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也重拾信心,焕发出新的活力。内外均衡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央行坚守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的底线,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唱主角,多措并举平衡外汇市场供求,为外贸企业撑起 “保护伞”,护航经济平稳运行。
站在 2025 年的新起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升级发力。一方面,“择机降准降息” 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这绝非简单的利率、准备金率调整,背后蕴含着对经济增长节奏、市场资金需求的精准洞察。例如,参考过往经验,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融资压力增大的阶段,适时降准降息能够快速释放大量流动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制造业为例,降准降息带来的资金宽松环境,有望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业升级速度。据统计,在类似政策刺激下,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增幅可达 15% 左右,为产业迈向高端化筑牢根基。同时,保持流动性充裕与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如同为经济大厦筑牢根基,确保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完美契合,避免资金 “大水漫灌” 或 “干涸断流”,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书写金融 “五篇大文章” 成为关键落子。科技金融领域,过去数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增速持续高于传统行业,2024 年增速更是达到 20% 以上,2025 年有望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东风,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绿色金融助力下,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规模连年攀升,2024 年超万亿元,未来资金支持将持续加码,推动 “双碳” 目标稳步迈进;普惠金融让小微企业、“三农” 等弱势群体尽享金融雨露,目前全国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已超数十万亿元,且仍在稳步增长,为乡村振兴与就业创业注入强大力量;养老金融恰逢其时,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专项再贷款资金将精准灌溉健康、养老产业,预计未来 5 年内相关产业规模有望翻倍,银发经济潜力无限;数字金融创新不止,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交易金额以年均 30% 的速度增长,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这场金融新战略的坚固护盾。央行充分发挥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中小银行风险处置得到有力支持,这至关重要,毕竟中小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资产规模合计超数十万亿元,关乎地方经济发展根基。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持续推进,通过接续、重组和置换债务等方式,缓释存量风险,避免债务 “堰塞湖” 危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完善加强,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防止泡沫滋生。两项资本市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用足,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助力企业直接融资,提升市场韧性。
在对外开放前沿,债券市场已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占比升至第三,彰显国际影响力。2025 年,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步伐不停歇。增强债券市场功能,吸引全球资金流入,为实体经济引来更多 “活水”;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国际支付、融资货币等功能日益强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比例逐年提升,2024 年已接近 20%,未来有望更高,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的话语权;跨国公司资金池等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政策提质增效,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深入推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 “筑巢中国”。
2025 年的中国金融新战略,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引领下,统筹兼顾、多点发力,精准对接经济发展需求,既着眼当下稳增长、防风险、促开放,又布局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幅金融赋能经济腾飞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必将引领中国经济在全球浪潮中砥砺前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