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商改住”后再出让,多城探索土地收储与盘活新路径
地产红榜 2025年1月13日 16:38:25  阅读量:28421

“商改住”即将商业用地或商业地产转化为住宅用地或住宅项目的做法,近年来在中国多个城市逐渐成为解决房地产市场供需不平衡和城市更新问题的一种重要路径。随着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城市发展的需求变化,很多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开始探索土地收储与盘活的新模式,以应对经济转型和城市更新的压力。

“商改住”背景

“商改住”这一概念的出现,源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地区出现商业地产项目供过于求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商业区、写字楼过剩的城市。与此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需求不断提升,部分商业用地的转型成为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一些城市的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或鼓励将原本用于商业用途的土地或建筑改为住宅用途,这样既能解决住宅供需问题,又能盘活市场中的商业物业资源。这一做法通常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如土地政策的调整、税收优惠等。

多城探索“商改住”后再出让的路径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探索“商改住”后的土地收储与盘活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政策支持与灵活性调整

各地政府在土地政策上逐渐放宽,支持部分商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政府提供了灵活的土地出让政策和优惠条件,以便推动商业用地的转型和优化利用。此外,一些城市还在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作出调整,使得商业用地的转型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2. 土地收储与市场化操作

通过土地收储,地方政府可以回购或收回不符合规划、闲置的商业地产或土地,并通过改造、重新规划后再出让。此类操作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助于平衡住宅市场的供需。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土地收储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的路径,政府回购后可以进行重新拍卖或与开发商合作进行土地开发,进一步促进商业用地的有效利用。

3. “商改住”项目的产业升级

不仅仅是单纯的土地用途调整,一些“商改住”项目还会进行产业升级,结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例如,部分商业地产项目不仅转为住宅,还结合文化、教育、娱乐等产业功能,打造新的城市功能区。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住房问题,还能提升城市整体的功能布局和活力。

4. 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创新的结合

在商业地产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还通过一些金融创新手段支持土地收储与盘活。例如,通过设立土地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这些改造项目;或者通过PPP(公私合营)模式,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土地改造、开发和运营的责任,推动“商改住”项目的顺利推进。

持续探索中的挑战

尽管“商改住”后再出让在多个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一模式仍面临一些挑战:

  • 规划和政策的协调问题: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和规划政策差异较大,如何在尊重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商改住”是一个难点。部分城市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尚未完全适应这一新模式,可能会出现规划、审批和管理上的不确定性。

  • 市场需求变化不确定性: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需求侧存在差异,商业地产的转型能否有效吸引购房者或租户,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如果市场需求不足或供需不平衡,可能会影响“商改住”项目的市场效益。

  • 开发成本与收益平衡问题:将商业地产转型为住宅地块的过程中,开发商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如建筑改造、审批等费用。如何确保在开发过程中不出现成本过高的情况,并在市场上获得预期收益,是开发商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 社会与环境影响:大规模的商业地产改造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建筑改造和搬迁,这可能会对原有社区的居民、商业环境以及周边的交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推行“商改住”项目时,需要兼顾社会稳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

结语

“商改住”作为解决土地供需不平衡和城市更新的一个新途径,已经在一些城市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不少挑战。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市场的逐步完善,未来这一模式可能会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地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在政策、资金、规划等方面保持灵活应变,确保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其在土地收储与盘活方面的优势,并在改善城市住房供给、推动城市更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