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在经济发展的宏大棋局中,货币政策一直是至关重要的棋子。近期,最新发布的 1 月金融数据迎来 “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持,也让我们看到了货币政策调控思路正在逐步调整优化的清晰脉络。
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5.13 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7.06 万亿元,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 8%,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 7%,新口径下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 0.4% 。1 月社融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 5833 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5.22 万亿元,同比多增 3793 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 6933 亿元,同比多 3986 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充分彰显了当前金融市场的活力与潜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宏观调控思路的加快调整优化,成为必然选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经济结构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它能更大力度地支持扩内需,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消费市场的亮点便是有力的证明,春节期间,全国文旅消费热度十足,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166%、182%,消费相关信贷需求也在释放。
从信贷数据来看,1 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5.13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 4.9 万亿元的高基数还高约 2133 亿元;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60.7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5% 。在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也亮点频出。1 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为 33.31 万亿元、14.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7%、11.4%,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个人住房贷款增长也有所好转,1 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 2447 亿元,同比多增 1519 亿元。银行资产端 “早投放、稳收益” 诉求较强,前期项目储备在年初集中释放,政策支持领域和保障性项目成为 “开门红” 投放的重点,再加上春节提前带来的用款需求提前释放,共同促成了这一良好局面。
价格方面,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1 月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及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3.4%、3.1%,比上年同期低约 40 个基点、80 个基点。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了投资和消费。
近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调控思路的调整优化更加明显。从央行 2024 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定调 “适度宽松” 取向,同时强调 “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流动性层面综合内外环境 “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信贷方面新增 “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这一调整,既延续了支持性政策立场,又更加注重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与完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判断延续乐观,对弱需求、企业经营困难等结构性矛盾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强调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复杂性。
此前,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放在重点任务的首位,同时,中央明确更大力度支持 “两重” 项目建设,加力扩围实施 “两新” 政策。各地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启动的劲头很足,带动基础设施贷款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信贷稳增长的 “压舱石” 作用。
尽管 1 月信贷数据较好有春节因素的影响,下个月数据与 1 月数据合并观察会更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协同发力,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为金融总量增长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着力提振消费、稳定预期,并通过科技创新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金融资源也将更多流向科技创新、促消费等政策着力支持领域,以及其他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共同支持金融总量继续稳定合理增长。
货币政策调控思路的逐步调整优化,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之举。它将在经济结构转型、扩内需、促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合理的货币政策调控下,我国经济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