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长沙农商银行新任董事长邓来发表态:保证不乱用银行一分钱
金透财经 2025年4月7日 13:20:34  阅读量:52325

金透财经 | 王剑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银行业集体面临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长沙农商银行新任董事长邓来发的一则“保证不乱用银行一分钱财务费用”的公开承诺,成为这家资产规模超1800亿元的农商行逆风破局的关键注脚。然而,这一表态的背后,是摆在新任管理层面前的严峻现实:总资产缩水5.22%、净利润暴跌34.53%、不良率突破2%——这家湖南省最大农商行正经历转型阵痛期。

财务收缩背后的结构性困局

2024年财务数据揭示了长沙农商银行的深层危机。总资产从1943.96亿元缩减至1842.50亿元,降幅5.22%,这一“缩表”现象在区域性银行中较为罕见。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行盈利能力呈现断崖式下滑:净利润从12.77亿元锐减至8.36亿元,跌幅34.53%;资产利润率三年内从0.81%腰斩至0.45%,这意味着每百元资产创造的净利润不足0.5元,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3。

细究数据,两大病灶浮出水面:其一,净息差从2.61%压缩至1.99%,两年间收缩62个基点,远超同期全国农商行平均水平(约30个基点),反映出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短板;其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至2.04%,拨备覆盖率却从203.61%骤降至153.86%,风险抵补能力逼近监管红线(120%)。这两组数据的交织,暴露出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下,既未能有效控制负债成本,又未能遏制资产质量恶化。

“四个保证”的破局隐喻

在此背景下,邓来发履新之际的“四个保证”显得颇具深意。除“不乱用财务费用”外,他特别强调不安排亲属入职、不干预贷款发放、不插手招投标——这些承诺直指中小银行常见的治理顽疾。数据显示,该行2024年营业收入下降12.43%,但成本收入比尚未披露,若结合“严控财务费用”的表述,或暗示历史成本管控存在漏洞。

事实上,这类“自我革命”式的承诺在银行业并不多见。从技术层面看,杜绝管理层亲属参与招投标、贷款审批,有助于切断利益输送链条;从战略层面看,在净利润缩水超三分之一的困境下,严控非必要开支可能成为止血的关键。但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如何将道德自律转化为制度约束——该行2023年员工总数2075人,人均创利从61.5万元降至40.3万元,人力成本优化空间亟待挖掘。

新官如何理旧账?

行长黄治国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新官要理旧账”,或为破局指明方向。数据显示,该行总负债缩减100.87亿元,但存款结构未见披露,若对公存款流失严重,则需重塑客户黏性;若主动压降高成本同业负债,则体现结构调整决心。此外,资产端需重点化解2.04%不良率背后的风险,按1842亿元总资产推算,不良贷款约37.58亿元,但拨备仅覆盖57.8亿元,风险缓冲垫偏薄。

新任管理层的考验在于三重平衡:

盈利与风控的平衡:在净息差跌破2%的生存线时,需通过零售转型、财富管理提升中间收入,而非盲目追逐高风险资产;

规模与质量的平衡:资产规模收缩5%后,应聚焦本土小微、乡村振兴等优势领域,避免为冲量放松信贷标准;

节流与增效的平衡:严控费用不能止于口号,需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将节省资源投向科技与人才。

邓来发的“不乱用一分钱”若能与战略重塑结合,或可成为区域性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样本。但现实远比承诺复杂——当净利润已跌至8.36亿元,任何战略转型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如何在刀刃上用好每一分钱,将决定这家农商行能否走出“缩表”阴霾。

眼下,银行业正经历“资产负债表重构”的时代,长沙农商银行的困境并非个案。新任领导层的承诺,既是对过往粗放管理的切割,亦是对高质量发展路线的宣誓。但市场更期待的是,这些保证能否转化为可量化的改革措施,以及下一个财报季能否出现“不良率回落、息差企稳”的积极信号。毕竟,对于一家员工超2000人、网点覆盖城乡的金融机构而言,守住每一分钱的意义,远不止于财务纪律——它关乎地方金融稳定与数十万客户的信任托付。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