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号

下半年,银行业在 “大考” 中寻找突围
金透社 2025年8月8日 14:47:42  阅读量:60227

金透财经 | 何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2025年下半年,银行业踏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赛道,在宏观经济波动、业务结构调整、监管要求升级等多重 “压力测试” 下,从业绩表现到业务布局,从储备管理到技术转型,各领域动态交织,勾勒出行业寻求突破的复杂图景。

业绩分化:增长与调整的博弈

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前夕,业绩快报呈现鲜明分化。6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全部正增长,5家实现两位数增速,杭州银行以16.67%的净利润增速领跑,常熟银行、浦发银行等也展现出稳健增长态势。这背后,是部分银行在区域经济适配、业务结构优化上的成果,如杭州银行聚焦 “三农两小”,凭借 “常银微金模式” 筑牢业务根基,资产质量与盈利水平齐升;常熟银行坚守本土定位,存贷业务协同增长,总资产首破4000亿元。

然而,分化也暴露行业隐忧。部分国有行理财子规模大幅下滑,工银理财、农银理财等缩水超千亿,反映出传统业务模式在市场变化中的滞后性;城商行理财子虽逆势增长,但理财业务在机构间的重新洗牌,也让银行面临合规与市场需求的平衡难题。这种分化,本质是银行对市场机遇捕捉能力与业务转型速度的较量,考验着机构战略调整的精准度与执行力。

业务转型:理财与信创的 “破局”

理财业务进入深度调整期。未成立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自营理财整改倒计时压力陡增,超60家机构规模压降,浙江海宁农商行等已清零。但部分银行因客户需求、业务韧性,对自营理财 “留恋不舍”,或寻求监管沟通延缓退场,或加速转向代销。同时,理财规模增长两极分化,城商行理财子借权益布局、渠道拓展实现 “狂飙”,宁银理财、苏银理财规模增幅超20%;国有行理财子却遇规模撤退,折射出理财业务在机构间的重构,银行需在合规框架下,精准匹配市场需求,重塑理财业务生态。

信创改造成为转型 “必答题”。从国有大行到区域性银行,信创招标密集落地,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加速数据平台建设与核心系统升级。苏州农商银行完成全栈国产化核心系统改造,工商银行构建分布式开放银行生态,通过国产数据库、分布式架构重构金融基建,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但技术差距、生态兼容与迁移成本仍是 “拦路虎”,这一转型不仅关乎技术安全,更将重塑金融服务底层逻辑,决定银行未来创新与效率的天花板。

储备管理:外汇与黄金的战略平衡

外汇储备层面,7月末规模达32922亿美元,连续20个月超3.2万亿美元,虽受美元指数波动、资产价格变动影响单月下降,但经济基本面支撑其 “压舱石” 地位,为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平衡筑牢防线。黄金储备 “九连增” 至7396万盎司,央行持续增持,既出于优化储备结构、对冲地缘风险的短期考量,也承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适配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长期战略。黄金在储备多元化中的权重提升,反映银行在国际金融波动中,寻求安全与收益平衡的策略调整。

压力下的突破路径:韧性与创新

面对多重压力,银行突破路径渐显。在业务端,深耕本土、聚焦特色成为关键,如常熟银行、杭州银行依托区域定位,筑牢 “三农两小” 基本盘,以场景化、数字化服务黏住客群;在技术端,信创改造加速推进,银行通过自主可控技术架构,破解 “卡脖子” 难题,为业务创新赋权;在储备管理上,外汇与黄金的动态平衡,彰显应对国际金融波动的韧性。

但突破之路布满荆棘。业绩分化下,部分银行转型滞后,需加速补齐业务短板;理财与信创转型中,技术与合规的协同、成本与收益的平衡,考验机构精细化管理能力;储备管理则需精准研判国际形势,动态调整资产配置。这要求银行以更灵活的战略、更敏捷的执行,在压力测试中打磨韧性,方能在行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下半年,银行业的 “压力测试” 仍将持续,业绩分化、业务转型、储备管理等挑战相互交织。唯有那些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加速业务创新与技术转型、筑牢风险防线的银行,才能在这场 “大考” 中突围,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劲动能,书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金融号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融号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用户违规操作举报电话:86-10-68060420,举报邮箱:zgjrw2010@126.com。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72小时点击排行
一周点击排行
备案 京ICP备07028173号-1
Copyright 2002-2020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