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完善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等多个方面强调进一步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几乎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高瞻远瞩地撰文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政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创新”力量的进一步强调和推进,对当前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创新创业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促发展、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配套政策措施一步步完善并持续稳步推进。从现状来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大繁荣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但当前不可回避的是国际贸易摩擦升温、外部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些问题投射到日常的经济生活中,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了一些新困难,导致我们的经济活力和就业从容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经济新常态下又出现了新环境。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在2018年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张茅局长就指出,我国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有生有死,生命周期比较短,出生后平均只能存活三年。另一方面,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占到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全国60%的GDP和50%的税收以及80%的城镇就业。中小微企业活力强了,稳就业促增长才有扎实基础,新经济、新业态才能加速发展。
在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持续深入改善营商环境和降税降费的大环境下,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中小微企业改变思路、适应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在生存发展中保小壮大,以及在推进自身的提质升级方面尤其需要深入思考。以我们自身为例,作为纯民间科研传媒机构的国智智库成都文化传媒研究院,既是创业者也在成长的过程中适应市场、寻求创新,并从创新中去寻找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前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非生产制造企业陷入了一个误区,总结为“三少一不好”:即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做不好,说得妙品牌少,四处跑业务少。在经济下行、一部分产业进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生存和发展显得异常残酷。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2018年各行业净利润统计数据显示,银行金融、房地产、化工、采掘、建筑装饰业净利润领先前五,而农林牧渔、休闲服务、国防军工、综合、通信业等位列末位,其中传媒业作为净利润唯一亏损行业、以巨亏282亿元排到最后。从现状看,生产制造及服务型企业利润远远落后于银行地产化工采掘等行业。资本和技术较弱的行业、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这种现状由市场所决定、无法回避。
我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代我们继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和主动力,也是企业个体在竞争中求生、成长壮大和脱颖而出的极其重要手段。在复杂的经济竞争环境中,要找到和打造自身的先发优势,向前、靠前甚至引领,创造自身特有的价值、竞争力,一定要在顺应时代、互惠互利、承诺一致、社会认同中做到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我建议,中小微企业须转变观念,找到企业创新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务实性”并积极改变。这种务实性,应跳出自以为是、漫天飞舞的虚幻,在虚实结合中找到市场,适应市场。这种转变,一是应跳出头脑中固有的条条框框,主动、充分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进行融合;二是应主动向行业领先企业学习,对标卓越企业,主动培育“匠人精神”,以一流的心性培育一流的企业;三是“会做事,做好事”,将眼光放到更大的空间,要更多关注全局之重、全局之难,找到共性发展个性,以务实的“刨刀”文化传媒的“凿子”,打造独具个性的自身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