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下旬,国智(国是)智库成都研究院与某机关和企业签定合作协议,一文一商成效初显。这一月,也是国智智库成都文化传媒研究院成立近两年半的日子。从2017年1月迎着冬的寒风在四川成都亮旗,到2019年6月融入夏的火热并开始“收麦种苕”——这是一个起点,这是一个挥汗如雨却更加坚定的出发。国智智库迎着光辉灿烂的2019,争高直指,负势竞上。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两年多来,国智智库成都文化传媒研究院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学习贯彻执行“创新创业”政策,融入创新创业实践,秣马厉兵顺势而上,奋力在川蜀大地间播种耕耘。
到产业单位考察
探索,新常态下生存和发展同样重要
新常态,市场竞争激烈,供给结构失衡,成本不断攀升,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
既要生存发展,又要高瞻远瞩看清方向;既要稳打稳扎“原地坐稳”,又要调整思路积极“跳起摸高”。道路曲折蜿蜒,何处是出口?
“实干为基,行稳才能致远,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到位置”,国智(国是)智库负责人龙顺信心坚定。
但是,在以文化传媒、文化创意和社科研究为基础的行业,这个此前被人们誉为投入小、附加值高、无污染的行业竞争最为激烈、发展艰难。现状不容乐观,怎么办?
龙顺发现,小微企业尤其文化传媒行业普遍存在“三少一不好”:即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好做不好,说得妙品牌少,四处跑业务少。在经济下行、一部分产业进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生存和发展显得异常残酷。
在两年多的摸索中,国智智库并没有因为小而放弃追求,并不因为小就自认不如。两年多来,国智(国是)智库不但与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进行了文化传媒和科研合作,还在成立之初就创办了以“汇聚五洲智慧,助力产业发展”的民间智库网站国智网和定位“聚焦区域‘五位一体’发展”的西部发展观察网。时至今日,不但与主流媒体有关部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开设了10余个风清气正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两年多时间,一个集网络传播、社科研究于一体的文化传媒集群正在悄然生长。
两年多来,国智(国是)智库承接了区域行业刊物的内容采编工作,连续三年发起并举办了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民俗活动,承接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委托并部分结项,还参与了部分政府课题研究……2018年底,还成为了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信用试点项目水滴信用的信用示范单位;2019年3月,被评为“2019中国3.15诚信标杆单位”。
主办的民俗文化传承活动
创新,重在脚踏实地、有所作为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变革无处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媒以及科技进步的深度融合,我们文化传媒行业也正面临阵痛,如何在这个承上启下的时候攻坚克难,找到出路,应该在全局之重、全局之难上深入思考,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019年4月末的一天,龙顺谈起生存和发展问题时如是说到。
创新是新的拓展和升级,创新关键是“登高望远”,不论传统项目还是新兴产业,都要占领制高点。但文化企业如何创新?这更加艰难。
龙顺认为,必须转变观念,找到创新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务实性”并积极改变。这种务实性,应跳出自以为是、漫天飞舞的虚幻,在虚实结合中找到市场,适应市场。这种转变,一是应跳出头脑中固有的条条框框,主动与产业企业、实体品牌、科技创新进行融合;二是应主动向行业领先企业学习,对标卓越企业,主动培育“匠人精神”,以一流的心性培育一流的企业;三是“会做事,做好事”,将眼光放到更大的空间,更多关注全局之重、全局之难,找到共性发展个性,以务实的“刨刀”文化传媒的“凿子”,打造独具个性的自身品牌。
龙顺认为,在复杂的经济竞争环境中,要找到和打造自身的先发优势,向前、靠前甚至引领,创造自身特有的价值、竞争力,一定要在顺应时代、互惠互利、承诺一致、社会认同中做到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参会后留影
守正发展,打造地区“文媒商”一体的综合创新机构
当前,企业和传媒业竞争都十分激烈,在新常态的语境中,只有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始终如一坚持发展,才能有效的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
关注总体、注重局部,找到难点,弥补弱项,在细节上下功夫,中流击水不断前进,这是国智(国是)智库的始终如一的发展方针。龙顺表示,不回避不逃避,唯有放弃以前固有的思维和模式,深入研究当前发展的现状,拓展外延并积极进行多行业融合;守正发展,抛弃打插边球的思路,树立正确发展、符合政策和市场规律的思想寻找出路才能行稳致远。
在两年多的摸索中,国智智库发展目标始终坚定如一:积极探索文化与产业、传媒、互联网、商务等的融合,努力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媒平台、商务融合平台、民间智库平台,努力建设成为民间重要的综合创新机构。(王雪轩 龙虹洁)